满族人民的居住文化是怎样的?你知道多少呢?
时间:2018-11-19 12:54:00 阅读:(363)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满族,源自于东北地区,曾经一度统治了中国几百年,创建了辉煌的大清王朝。由于满族人民生活地区与地理位置的影响,他们变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符合自己所需要的居民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满族的居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自己的变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满族人民的文化吧。
在古代早期,满族的民族文化是非常的落后的,所居住的场所也是非常的简陋的。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满族人的生活也慢慢的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特点。古代满族部落居住的地方多半都是在山区或是谷地里,而且又是在东北地区,所以在修建居住场所方面尤其注重的就是抗寒能力,也正式因为这样,则有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居住习俗。
满族人民的住房和居住习惯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生活生产条件所决定的。明朝末年,满族人入关后,随着气温,地理环境,人文交流等一些变化,于是满族人的居住习惯也产生了变化。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们曾经居住的建筑样貌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样子。现在北京市的故宫博物馆中的宁寿宫,坤宁宫等等,在外观上吸收了汉族古建筑的样式,但是在室内装潢方面还是采用了源自于满族文化中的特点,以及宫内的配置全部都是满族式的。
满族人居住的宅院多半都是方形的,早年期间的“立木为栅”就是将房屋都包围起来,在前面正中间的地方立一个栅门。非常富裕的人家这回将四周都建造出四面墙,而且还会留下影壁。到了后期与汉人的文化融合后,房屋的形成在结构上以汉族的风格进行了结合。尤其是针对门窗和主体装饰部分,采取了很多祈福纳祥的雕刻和一些彩绘的图案,体现了汉文化与满族文化之间民族融合的社会风尚。
满族人民的住房正房一般都是朝南,靠西边的墙上会打一扇窗户。房子里面一般会有三根柱子或是五根柱子,这些柱子被称作“楹”,是用来计算房间数所用的单位。一般中间为堂屋,西边则是上屋,在房顶上会铺上厚度达到2尺多的莎草,上面会用草绳拉扯住或者是使用木头杆子压住来防止风雨进入。墙体的材料多半使用的是土坯,室内之间相隔的墙体多数是用的是拉合墙。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当年东北地区的满族居民的住宅还多半使用这样的墙体,后来过了80年代后就几乎看不到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口袋房,万字炕,”这正是非常形象的描述出了满族人民的居住特点。满族人民的住宅多半都是三间房间或是五间房间,房门一般开在东侧或是次东间,整座房屋的内结构就像是一个口袋,因此这种房屋也称之为“口袋房。”卧室的房间中北面,西面和南面这三个方向会按照符号“π”的样子摆放大土坯炕,这种火炕也叫“万字炕。”西边的火炕一般会窄一些,一般是不住人的,上面会弄一个隔板,上面放着的就是供奉祖先的灵台。南方的炕头是最暖和的地方,一般谁在上面的都是这个家庭中的长辈,而北面的炕头居住的就是晚辈了。
满族人民这样的居住特点,及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寒冷天气,又有着很强的适用。打比方,方位分成了上下屋,堂屋这三个房间结构,中间开着一扇门,门的两边各开着三扇窗户,物资内年非常的宽敞,阳光充裕,通风良好,也可以保持室内的温度相对平衡,而且还有利于室内卫生。
满族人居住房屋的烟囱是安在外横墙边上的,这就是满足人民的发明与创造得来的。东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无论是对于满足还是朝鲜族,他们的住房烟囱都是安在横墙边上的。而这就是跟东北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将烟囱安在外横墙边上就是为了延长烟火的走向,能够让柴火的热度能够均匀的保存在炕内。这是为了保存康内温度的绝佳办法,而且这样还可以非常的节省燃料。
另外从结构上来讲,对于东北的冬季结冰,春季化水这种中高寒地区来讲是不容易倒塌的。窗户的油纸糊在窗外,不仅可以加大窗户的受光面积,而且还可以避免冬季的暴风雪的冲击。这样也避免了窗户的一冷一热造成的脱臼,延长了使用寿命。窗户的纸都是使用苏油或是盐水喷洒过的,可以持久耐用,不会因为风吹日晒而被损坏。
在开窗的结构上,窗户下面是固定的,上面向外横开的,这样是可以避免大风将窗户吹坏的。而下面固定住则是可以避免风雨直接吹进室内。在每面的窗户会做的很小,既能保证在夏季的时候有着一定的通风功能,又可以避免冬季受到刺骨北风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