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

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役制度是怎么样的?为何酿成种种悲剧

时间:2014-11-17 17:46:57   阅读:(505)

  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里,我们看到了这些记载:“丁酋贞,王作三师:右,中,左。”

  “丙申卜,贞,戎马左、右,中人三百。”

  这些东西就为研究古代兵役制度提供了资料。

  师,是商代军队的统称。左中右三师,说得是三支部队,当时可能还没有定制。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一次出兵3千,5千,乃至1.5万人的记载,士兵主要来自平民和奴隶,商代主力部队乃是车兵,编制:5车1组,25车一大组,每车驾马2匹,车上载甲士3人,一人御车,一人持长矛,一人持弓箭,战车两旁和后面有步卒,此制度一直延续到周。

  周代的军备超过了商,其中卫戍京师的“西六师”,威慑诸侯的“成周八师”,还有商的遗民组成的“殷八师”,此外还有周王近卫军“虎贲”。周的编制也开始有定制,有伍,两,卒,旅,师,军之分:“5人为伍,2伍为两,4两为卒,5卒为旅,5旅为师,5师为均”一军兵力为1.25万人,周军总编制是6军,其他诸侯按等级也有一定武装“王六军,大国三军,次过二军,小国以军”。

  战国时,各国都有了征兵制度,特别是楚国,竟有百万之师。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度,结果兵源大大增加

  秦的军队有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组成,中央军由皇帝派将,或驻守京师,或驻守边疆,地方守备部队有郡尉掌管,秦军至少拥军百万。

  汉承秦制。汉代规定,每个男人(残疾,聋哑,弱智者除外)一生要服兵役2次,一次在本地,一次在边疆,服役结束,如战事需要仍然要入伍,汉的中央军有南,北2均组成,分别是卫尉和中尉统领。汉武帝时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增设羽林军,期门均,隶属南军,其中雨林均是皇帝护卫,以后的禁军都沿袭次名。

  东汉乱世时,军阀混战,征兵制度遭到破坏,到3国时,魏国建立士家制度(军户),他们的户籍不和其他平民混合,其子弟世代当兵,称“世兵制”。

  府兵制是我国兵役制度的一个重要阶段,西魏大统九年,文帝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中央武装,鼓励地主豪强代军入伍,赐予官爵,这种方法增加了朝廷军力,开创了府兵制度。

  西魏府兵共设24军,由六柱国过分领,每柱国下面有2个大将军,共12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面设2个开府将军,有24个开府,一个开府称一军,约2千人,24军总兵力5万人,府兵相对独立,和朝廷关系不大,只管打仗,不承担赋税,可以说是职业军人。

  隋,军府改称骠骑府,已飘骑将军为长官,军士编入地方户籍,一边生产,一边宿卫,男子满21岁便可参加府兵。

  唐初,设折冲府,设折冲都尉,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有兵1200,中有1000,下有800,全国有634个府。

  折冲府的兵士由地方壮丁挑选,从21岁一直到60岁免役,实际是职业军人

  唐中期,开始有人逃兵役,府兵制度开始瓦解,唐玄宗时期有了新措施,于是,200年的府兵制度灭亡。

  宋时期是募兵制度,当时有4种军队:禁军,厢兵,乡兵,番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主要是卫戍首都,并兼征伐,其兵源是从其他3军中挑选,厢兵是地方武装,不作战,乡兵则是地方武装经过训练,可以参加战斗,番兵是从少数民族挑选的,是防守边疆的。

  元代的军队根据人中不同,分4种: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均。主力是蒙古人。

  同时元代有了一支中央侍卫军(元代兵役制度有些复杂,先不讨论了)

  明代实行“卫所制”,分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5600,卫设千户所。全国编制200万左右。

  清朝的兵役大家应该熟悉,“八旗”。不多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BBh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