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

你见过三块钱的人民币吗?盘点那些奇葩的币值

时间:2015-03-28 12:42:27   阅读:(480)

现在普遍流通的人民币已经是第五套了,以元为单位,它一共有6种面值。就是1、5、10、20、50、100元6种。当然在第四套人民币中,我们还有2元的面值,而在最早期的第一套人民币里,由于当时通胀仍然比较严重,所以最大的币值也曾经有过5万元这样的“巨钞”。

  但不管怎么变化,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钞票的面值大概逃不出1、2、5、10这几个数字。毕竟我们都习惯了10进制,这几个数比较容易计算嘛!但你知道,在人民币的历史上,还曾经有过“3元”这样的奇葩吗?

  其实还真有!3元面值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颜色为深绿色,上面印有井冈山龙源口石桥的图案。1928年,红军在这里取得了著名的“龙源口大捷”。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币

  为啥会有“3”这样的奇怪数字出现呢?原来在当初设计第二套人民币的时候,原本打算将最高面额定为100元,但考虑到当时美国与台湾的敌对情况,一旦100元这样的“大钞”遭到对方伪造,损失和风险将异常巨大,因此斟酌到最后,仍然将最大的面值定在10元。

  但这样一来,需要印刷的钞票数量就急剧增多。我国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印刷能力,因此不得不将新钞的印刷任务委托给苏联。但即使是苏联,要在短时间内印出大量的1元和2元钱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就提出了增加3元币。当时苏联国内的卢布等货币也普遍存在3的面值,于是最后经过讨论,就确定了“3元人民币”的方案。最后印出来的3元也就被称为“苏三币”。

  不过第二套人民币的流通时间不长,到了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显然不能再允许自己货币的母版、纸张和油墨都掌握在敌对国家的手中。所以到了1964年,这套人民币就停止了流通,而3元币也就随之淡出了普通人的视野。由于存世量稀少,它如今已经成为收藏家们抢购的热门。一张品相好的“苏三币”,其价格已经炒到了4万多。

  其实不止人民币,还有很多货币也曾有过“3元”的历史。正如前述,中国的3元其实是从苏联学来的。在苏联(俄罗斯)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着面值为3的货币。比如被称为Altyn的3戈比硬币,还有3卢布钞票,等等。

  

  俄国的3戈比硬币

  美元也曾有过“3”的历史。1864年起,美国曾短暂地发行过“3分”的纸币,头像为华盛顿。当然流通时间也不长,但至少在那段时间里,美国人“虎躯一震,三分走人”是有可能实现的。

  

  历史上的3美分

  除了3之外,还有哪些“奇葩”的面值呢?25算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是100的1/4嘛,所以其实也很流行,比如如今仍在流通的25美分硬币。另外,罗马尼亚、伊拉克、海地等国也都有面值为25的钞票。

  25还能接受,60就比较少见了。虽然60是100以内约数最多的5个数字之一,但“60元”真的好用吗?或许这要问问东南亚的人民,因为他们的银行比较喜欢这个数字。比如孟加拉国最近发行的面值60塔卡的纪念币。

  

  孟加拉国的”60塔卡“

  泰国不甘落后,也发行过60泰铢的货币。

  

  泰国的”60泰铢”

  大概是受了感染,在南亚的印度有样学样,同样发行过60卢比的纪念币。

  

  印度的“60卢比”

  其实60也倒罢了,有趣的是,孟加拉国大概生怕凑不成100的整数,还发行了40塔卡的纪念币以“配套”。

  

  孟加拉国还有“40塔卡”

  而为了响应东南亚国家在货币数字上的光荣传统,1976年,马来西亚政府曾发行过“15林吉特”的硬币。

  马来西亚的“15林吉特”

  不过,在东南亚的数学竞赛中,恐怕谁也比不过缅甸。从1985年起,缅甸政府印刷了大量的“奇葩面值”钞票,从15缅元、到35、45、75、90缅元,一个不缺。

  面值为35和75的缅元

  面对这样的钞票,我只能说,I服了U,就算缅甸人民的算术确实全亚洲最强,也用不着这么拼吧?想象一下,你在商店里要买一个价值980元的东西,而你口袋里只有面值35和45元的两种钞票,那么应该分别拿出多少张才对呢?一分钟以内计算不出的人,恐怕都应该去缅甸接受一下魔鬼训练。

  当然了,也不只是亚洲才有这样的奇葩币值。历史上,欧美同样不差。比如早期的加拿大,并没有统一的发钞银行,所以很多私人银行曾经印刷过许多奇特的钞票,在私人领域流通。下面两张分别是当时的“6元”和“7元”。

  加拿大的早期纸币

  而说到接受“残酷”的算术考验,英国人也要说话了,我们不比缅甸人民差到哪里去啊!你别看今天的英国首相连9乘8等于多少都算不出来,但历史上,英国人民可是长期忍受着各种币值和古怪的进位。当年通用的英国货币单位至少有英镑、畿尼、先令、便士、克朗、法新、弗罗林等七种。而在兑换关系上:

  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1克朗=5先令,1弗罗林=2先令,1便士=4法新……

  好吧,这些还都不算啥,最倒霉的是习惯用金畿尼结算的那些上层人物,本来一个畿尼就等于一个英镑,但由于金价变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畿尼相当于21或者22个先令。现在请听题:37个畿尼等于多少个先令呢……嗯,为啥以前英国的数学比现在牛很多?恐怕和当时繁琐的货币体制也有关系吧?不是牛顿这样的人物,也做不了皇家造币厂的厂长啊!

  英国金畿尼

  其实撇开这些形形色色的面值不谈,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个有趣的问题。纯数学而论,哪些面值的组合体系才是最有“效率”的呢?换句话说,从平时的“找零”情况来看,我们现在习惯的这套1-2-5-10系统,它真的最科学吗?

  其实还真有很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家就发表过论文,他计算出,如果我们平时遇到“找1元”、“找2元”……直到找“99元”,假设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都相同,而纸币的不同面值保持为4种。那么,在这个前提下,“1元-5元-18元-29元”这样的面值设计才是最有效率的,平均每次只需用到3.89张钞票即可完成“找零任务”,比现有的效率要提升近21%。

  不过,或许这样的货币体系,只有当机器人统治世界的那一天才能真正实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k3N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