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的贡献有哪些 北齐高澄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时间:2016-03-16 14:46:22 阅读:(389)
高澄(521年―549年9月15日),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神武帝高欢长子,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政治家、军事家。
高澄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东魏建立后,先后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其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谥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高澄的政治举措有哪些
政治方面
天平三年(536年),在高澄入邺城辅政之后,东魏政权初期官场的贪贿之风,开始逐渐得到改善,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高澄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开始整顿吏治,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用收集人才,给东魏的政治带来了新气象。武定二年(544年),高澄二十四岁,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高澄用崔暹、宋游道、崔昂、卢斐等人整肃贪贿官员的行动自此开始。在崔暹、宋游道、崔昂等人的大力整肃下,司马子如、元羡、慕容献、元坦、可朱浑道元、孙腾、高隆之、侯景、元弼等勋贵都受到弹劾,轻者降官,重者处死。
高欢大部分时间在晋阳,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都是高欢的亲信党羽,朝中的政务高欢交给他们去管理,邺城的人称他们为“四贵”。这四个人权势在朝廷内外炙手可热,他们大都骄纵贪婪,横行不法。高欢想要削弱他们的权力,所以委任高澄为大将军、领中书监,将原来属于门下处理的机要大事全部移交给中书省,对文武百官进行奖赏与惩罚,事先都必须向高澄禀报。
高澄爱贤好士,没有民族偏见,在鲜卑政权之中,能够做到礼遇汉族士大夫。崔暹等一干汉族文官在高澄的大力支持下敢于全力纠察权豪,无所纵舍。
军事方面
武定五年(547年),西魏大将王思政为荆州刺史。次年,侯景叛离高欢,向西魏请援,王思政以救援为名,趁势攻占了侯景所据的7州12镇。宇文泰以授侯景大将军、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之位回授王思政,王思政皆不受。宇文泰频使加授,不得以唯以河南诸军事一职受之,入守颖川(今河南禹县)。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派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率步骑10万进攻颍川之长社城(今河南长葛),被王思政击败。高澄见颖川数攻不克,屡次派兵增援,并决洧水灌城,城中顿时水流涌溢,不可扼止。东魏军队趁势进攻,王思政身挡矢石同士卒并肩作战,英勇抗击。西魏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将军赵贵率兵救援,兵至穰城(今河南邓县)为陂泽所阻。长社城得不到外援,危在旦夕。
武定七年(549年)夏,东魏将帅慕容绍宗、刘丰生、慕容永珍见城即可攻破,乘楼船观察城中情况,忽然大风骤起,所乘楼船顺风漂泊城下,西魏守城将士从城上用长钩牵船,弓弩乱发,慕容绍宗赴水溺死,刘丰生中矢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斩首。
东魏二将死后,士气大丧,不敢再逼进长社,高澄闻悉,亲率步骑11万来攻。他听从大都督破六韩常与洛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的建议,在关口、大谷二道的咽喉要地驻兵守卫,扼住了王思政的粮道,导致长社城彻底断粮。抵达长社城后,高澄亲临前沿阵地督造土堰,重新聚水攻城,并组织督励“决命夫”持续攻城。时西风突起,河水随风入城,北面工事被冲毁,东魏将士趁势入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