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

朱棣迁都的念头是怎么产生的?南京经济繁荣为何要迁都北京?

时间:2019-12-24 17:08:24   阅读:(17)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南京经济繁荣为何要迁都北京?,接下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欣赏。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朱棣乃明朝第三任皇帝。六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暴虐成、杀人如麻,与其父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觉得他在政治上设置内阁,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在军事上亲征蒙古、巩固南北边防,在外交上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不仅维护了我国完整版图,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甚至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他功大于过,尽管他情暴躁,但他所作之事均为大明朝的繁荣发展。众所周知朱棣夺得皇位不久便迁都北京,人们对此很是疑惑:南京乃明朝的龙兴之地,且属于国家的经济中心,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一、迁都念头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朱棣当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最初他为得民心,在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坚持严明军中纪律,禁止士兵杀戮与掠夺无辜百姓,甚至宽容俘虏,善待亡灵。然而当他夺得政权后立即暴露本。许多前任大臣由于不服其统治,誓死不屈,最终被处以死刑。其中最惨烈的要属黄子澄、铁铉与方孝孺等人。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黄子澄作为朱棣“清君侧”口号的对象之一,从始至终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正义凛然地怒斥朱棣:“殿下向来悖谬,不可为训,只怕子孙后代有跟着殿下学坏的。”朱棣听完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黄子澄的族人带到殿前嚎哭,并逼他写下罪状。谁料他竟写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凶残。朱棣看完怒不可遏,先命人砍去其手脚,接着又将他解肢。随后朱棣又将屠刀伸向在靖难战役中使他吃尽苦头的铁铉。他先是将铁铉的耳朵切下,然后烤熟逼其吞下,接着得意洋洋地问道:“好吃么?”铁铉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朱棣听后暴跳如雷,当场让人将其扔进油锅。而方孝孺更因气节高尚、不肯低头被灭十族。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方式实在令人心惊胆战。一时之间,朱棣残杀“忠臣烈士”的暴行传遍金陵内外,以致朝野上下无人不怕他。不过真正打心底里服他的人却少之又少。史料在这方面的记载或许有些夸张,但众人心中有怨乃毋庸置疑。对此,朱棣一方面心中恐惧,每日都被亡灵缠绕,难眠入眠。另一方面压力倍增,不知如何服众。于是他想到了迁都。不过这个念头并非仅源自恐惧与压力,还关乎他的梦想。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朱棣从小尚武,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武功最佳、野心最大者。他的梦想是巩固蒙古、控制东北,实现南北方共同发展。金陵经济虽好,但其地形北高南低,防御系统甚差,北上难度极大。而且金陵地处东南一角,实在不利于王朝对北方的控制。尽管朱元璋早前在北方设有三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实际上朱元璋在位期间已有迁都打算。他曾派朱标先后考察凤阳、关中、洛阳、开封等城市,只可惜朱标在这个节骨眼上离世了,而朱元璋则因此放弃了迁都之想。直到朱棣上台,迁都念头才再次被提,那么迁到何处比较好呢?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二、首选北方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迁都一定要迁到北方。原因有二:一是北方边境不安稳,游牧民族时有动乱。元朝统治者自从被明打回蒙古后,一直在等待时机、意图反攻。即使后来蓝玉出征将其大范围歼灭,他们仍有残余力量遗留在北方边境。另外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众多且民风彪悍。他们时常来明朝边境抢掠,甚至发动战争。尤其是东北地区,一直很难控制。为平定战乱,朱棣几次亲征,但每回均从金陵出发,战线着实过长。不但消耗巨大,而且指挥吃力。如果迁都北方,北征将会更加顺畅,而北方地区也尽在掌控中。二是北方经济逊于南方,若想南北方共同发展,必须增强北方的政治地位。出于以上原因,朱棣深感北方建权的重要。那么建在北方的哪儿呢?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三、定都北京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要不就北平吧?”朱棣在心里再三斟酌。北平,昔日老对手的首都;北平,昨日自己的成王封地。如果迁都至此,能否更好地平定蒙古,控制东北?又能否更广泛地启用自己七年来的旧府人脉,从而摆脱金陵那帮不服自己的人?想到这,朱棣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迁都北平。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这个决定自提出一直遭到多数官员反对。他们认为金陵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仅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商业繁荣,而且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十分适合居住。尽管这些都是事实,可封建社会若想长治久安,光有经济还不行,必须兼顾军事共同发展。而北京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既能坐北朝南、又邻近东北,甚至还有山海关与长城防守,实属“易守难攻”的不二之选。于是朱棣不顾大臣反对,坚持迁都北平。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并非单纯迁都北平,他采取的是“二京制”,即以北京(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是为政治、军事中心,再以金陵为副都,是为经济中心。“二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明朝繁荣发展。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

  事实证明朱棣迁都北平是明智之举。尽管他驾崩后,其后代想迁回金陵,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刚刚迁都那几年,北京经济动力不足,很多物资需要从南方运来。而漕运又不佳,国库因迁都花费巨大,无力疏浚,因此人们有了迁回金陵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却被两件事打消了。一是朱高炽仅当十个月皇帝便西归。二是金陵发生了密集型地震。史载,光洪熙年间,金陵城地震39次。如此频繁的地震,还能做首都么?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它仍旧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比如崇祯末年,金陵作为副都,具有完备的行政班子且百姓与官员都忠于明朝,如果崇祯迁至于此,或许还能东山再起。只可惜明朝太有“风骨”,拒绝了这种“逃跑”行为。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t7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