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有什么寓意?落花在诗词中用来比喻什么?
时间:2020-07-09 10:40:07 阅读:(32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星空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落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
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落花比喻什么?
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
其次花柔弱,花开有时。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情”。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
一、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
“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
二、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
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
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些诗句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
唐张泌的《寄人》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词人的郁闷之情,相思之苦。题为徐君宝妻的那首有名的词作《满庭芳》“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则抒发的是一种家仇国恨,胡虏长驱而入,好似风卷落花,大好河山惨遭蹂躏。何等的凄切,何等的悲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一句,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深沉绵切之悲苦。
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读之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则完全将花之命运等同于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时。
三、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清人龚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诗》与《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内心的不屈不挠,虽然不为世所用,但依然充满豪情。
吴调公在《诗词欣赏与审美感情》如是评价:如龚自珍兼取于一壮一优之美的剑气箫声。从广阔的历史背景说,它反映了启蒙诗人呼唤时代风雷的身影。
但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一位神往六代风范的诗人因为“揽辔澄清”之志未酬,深心中萦回着凄厉飙发的幽怨。深入到这一奥区,我们也就能聆听到诗人的心声了。由此,不仅可以窥察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还能洞悉其气质风度。
据笔者利用工具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出现“落花”的诗句即有近三百之多。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均有题为落花的诗作。石田先生沈周竟然有《咏得落花诗(三十首)》,而唐寅则有和作《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文徵明亦有和作。“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亦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并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出现,它不只停留在意义的表层,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感叹,都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
对于唐宋诗词中频频出现的落花意象,日本学者青山宏先生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伤春、惜春之情,这是因为春天原来是一个快乐和美丽的季节,人们希望它能长久的延续下去,但春天的消逝是那样的无情,而且最明显的表示春天消逝的就是落花。”
这种通过落花来暗示春天消逝,传达伤春、惜春的感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和多义的例证。可见,意象是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是读者在阅读接受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
它有情景交融、寓意象征的特,它立象以尽意,追求神似,讲求多义和独创,在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中体现出宽泛的意蕴。
以上通过对”落花”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并辅之以美学上的观照,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许就是其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诗词也许有了意象意义的深层潜伏,使得诗词的意蕴咀嚼不尽、欣赏不完,它们的艺术价值也必随着时间之水的淘漉、洗濯而更显其如月的光华和如花的娇美。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正是由于对意象、意境的创设,才产生了深厚的意蕴。
青春韶光在落花的纷飞飘坠中得到细细的体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只有领悟意象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关键就在于创造意象世界。这是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遵循的法则,更是诗人创作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