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史

吴起持国用兵的基本思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时间:2020-09-04 13:38:31   阅读:(388)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是吴起持国用兵的基本思想,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图国》记吴起初见魏文侯即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提出了明主应该以“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为持国用兵的基本指导方针,这一方针贯穿于吴起的政治、法律和军事的全部思想中,具有鲜明的特点。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内修文德”的治国观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德在吴起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多次在谈到历史教训时提到修德对于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重要:“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史记》本传记吴起与武侯对话:“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蟊,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这些话表明了他崇尚德政的治国思想。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那么,什么是德呢?具体而言,他讲的德可分为四:道、义、礼、仁。“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也,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这四德的具体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呢?他以为:“道者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德的含义首在爱民。吴起指出了治国的基本原则在亲民、爱民:“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基于此,他把“民和”放到了战胜敌人的根本条件的重要上。他认为:“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和既然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做到和呢?这就是前面讲到的四德,尤其是“抚之以仁”,即要对百姓万民施以仁爱。“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德的另一含义在于教民。他认为治国必要“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教什么呢?教礼和义。在他的四德之中就有“理之以义,动之以礼”的要求。他又认为:“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在吴起治内政的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崇尚贤、功者,可以说这也是其内修文德思想的一部分。在回答武侯问何为“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时,他对曰:“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义战、慎战的战争观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吴起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在魏国任西河守时曾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魏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这说明他在“外治武备”方面也很有能力。但他却知兵而不好战。前文已讲到,德在吴起思想中占核心的地位。从此出发,他主张义战和慎战,反对穷兵黩武、“恃众好勇”。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吴起提出要区分战争起因、质并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对待:“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义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服,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在这里表明了他的战争观,即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针对那些“举事动众”、违天意、逆民心的逆兵才用强力、权势(权)去压服。他主张的是正义之伐,像“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那样的“举顺天人”的战争。这种对于战争质的看法,在当时条件下能提出来是很有见地的,对我们今天分析和对待各种不同的争端也有启发作用。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吴起主张对于各种质的战争,尽可能以“礼、谦、辞、诈”的办法制服而不兴兵,这是一种慎战的思想,它来自于多方面的认识。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首先,来自于他“民和”的认识。他以为国家之本在于“教百姓而亲万民”,如有前文提到的“四不和”,即未做到举国一致,绝不可以兴师作战,只有全国军民都“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时(还要“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以示郑重)才可以去打仗。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其次,出于对历史教训的认识。他以为“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因此不能好战。其道理是“战胜易,守胜难”。打仗多了,必然消耗国力,最终失败而亡国。“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再其次,出于他主张“精兵”的认识。他认为“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料,挑选)。过去齐桓、晋文、秦穆只用几万人马即可霸诸侯、服强敌。而今只要挑选精锐五千人做为部队的中坚便“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了,只要运用得当,可以打击成倍于己的敌人,没必要出动许多军队,打许多的仗。(《图国》)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image.png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以治为胜”的治军思想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在先秦兵家中,吴起最为鲜明地提出了军队“以治为胜”的思想,并对如何达到治提出了详尽的看法。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严明的军法制约,不在人数多寡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治兵》篇里有一段吴起与武侯答问的对话:“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在这里他提到军队要有严明的军法,否则人数再多也是一盘散沙,无法打胜仗。他把这种严格依法行事的状况和手段叫做“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一个很大的发明。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什么叫治?他认为,“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阵,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治兵》)这样治理严明的军队才能完成他理想中的正义战争。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怎样才能要做到治?这需要从平时做起。他以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具体的办法是,首先,教战之时,战士们要熟悉阵法和指挥号令,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要“乡里相比,什伍相保”,建立互相监督的制度。再次,严格而不留情地执行军令。战时,“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茄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这样的军队才能做到“治”,才能“战无强敌,攻无坚阵”。(《应变》)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吴起还认识到要做到治,不能只靠上级的教令,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就是不竭军力。他说:“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治兵》)大意是说在行军中,只有进止有节制、准时供给粮草、让人马保持充分的体力,部队才能服从命令、完成任务,也才能保证治的实现。从反面说,“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治兵》)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n5F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