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城镇是怎么发展的?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时间:2020-09-28 10:05:47 阅读:(494)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北宋时期繁华的工商业在这些城市中培育出了一个新的城市居民阶层“市井之徒”。
与城市经济繁荣、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相适应,两宋在户籍制度上把居住在镇、寨和城市中的居民定为“坊廓户”,向官府缴纳房产税和地基税、承担劳役等。城市地租和新的户籍身份也首次出现,与农村户籍明显不同。
农村生活的艰苦以及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两宋的官僚体制也规定了官员们要随着任命的转变而不停地迁徙。廉价而便利的交通,众多而功能多样化的城市聚落,以及城市累积的财富和丰富的娱乐,成为新的城市向心的动力,打造出两宋新的城市文明。
由大小商人所构成的新城市资产阶级,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在财富的影响力上更胜士阶层。他们的生意不再仰赖于对王室、贵族和官僚的供给,他们的市场来自出口的大量需求和广大百姓的需求,甚至在奢侈品上,这个新资产阶级的自身需求亦十分庞大。
他们广建雅致的园林,在内中陈设讲究的家具和艺术品摆设,衣着奢华,而且追求美食。所有这些成为中国新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城市内舒适和高水平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步发展的,有畅旺的城市大众表演艺术,新城市民众需求所孕育出来的民间专业艺人,包括风水师、面相师、说话人、戏曲师、棋艺师、傀儡戏师、影戏师、杂技师等;同时还有大量的酒楼、茶艺馆、妓院、浴堂、酒肆和场内的雇员等。
城市民间技艺和娱乐事业的勃起,亦和政府对城市的新概念以及转变了的城市管理模式有关。
五代末期,周世宗在即帝位前曾经做过商人,故即帝位后,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在首都开封的汴河上允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周世宗的政策,即位第六年(965年)就正式在京城弛夜禁,准许开夜市:“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巳来,不得禁止。”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这是个划时代的巨变,意味着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的消除。至北宋中期,封闭型的坊市制度已全面崩溃。
商业的经营方式和城市的空间格局向开放型转变,形成许多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如浴堂、茶坊、勾栏等),令商人、小贩、卖艺者及他们的客人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中,北宋开封是首个以大量市民商贩、娱乐所需而构成主要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布的都城。
这些以大众需求为目的的综合土地利用被称为“瓦子”。瓦子以一个或数个有遮盖的表演场所“勾栏”为核心,周边有众多的贩卖各种商品、提供占卜或医疗服务的摊档,以及街头戏曲、杂技、酒楼、茶馆、食肆和妓院等。
当时的开封市共有6个瓦子,其中最大的瓦子有50个勾栏。南宋的首都临安有12个瓦子。不少瓦子是通宵达旦、24小时营业的。
因此,两宋的城市生活以及市民大众的文化和空间的习惯明显与前代不同,在狭义上说,他们是生活在一个新的城市文明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