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是共有几个公爵?为何只有徐达的爵位传至明亡?
时间:2020-12-11 15:13:10 阅读:(519)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其后还北伐驱逐了元朝势力。开国不久,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在洪武三年十一月(1371年初),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也即明朝开国六公爵。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或功臣之后,而朱重八同学一贯的形象就是杀功臣,那这六个公爵最后的下场都是怎样的呢?(以下排名分先后)
一、韩国公李善长(1314年-1390年)
李善长是文臣,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就投到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李善长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功勋卓著。
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在明朝初年各项礼仪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李善长带领一帮儒生制定了明朝的官制和礼仪,同时监修《元史》,编修《祖训录》、《大明集礼》等,除了军事方面的,其他事无巨细,朱元璋都交由李善长负责,让他与儒臣谋议而行。
洪武三年,李善长封韩国公,在六公爵中位列第一,爵位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
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但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借此案大肆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然而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十年后李善长还是没逃过厄运,因为胡惟庸蓝玉案被杀,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七十余人全部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李琪免死,但也被判流放。
能免死的铁卷也没能救得了李善长,皇帝要是想杀你,别说铁卷,铁桶都没用。既然李善长“谋反”,韩国公这个爵位自然不能保留下来,世袭世袭,就成了自己袭自己了。
二、魏国公徐达 (1332年-1385年)
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至正十三年(1353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属于朱元璋。
作为一代名将,徐达一生中几乎百战百胜,只有一场失败,那就是洪武五年(1372年)出征北元,徐达率中路军轻敌冒进,遭到北元军伏击,损失一万余人。
徐达为明朝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拒张士诚,西灭陈友谅,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直接攻克元大都,将元朝赶回了老家,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
洪武三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后来徐达患了背疽,挨到第二年病重去世,野史传闻说徐达是吃了朱元璋赐的蒸鹅病重而亡的,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只见于无端野史,可信度实在不高,毕竟朱重八同志对于那些将死(不是被老朱自己弄到将死)的功臣都是非常慷慨的,而徐达的小心谨慎并没有触犯到朱元璋的底线。
徐达死后,朱元璋异常哀痛,为表哀思,他追封徐达为中山王,令其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并代代相传。魏国公的爵位真正做到了世袭,一直传到明末,而且还新增了一支公爵传到明末的公爵——定国公。
第一代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而徐增寿的军事才能又不怎么高,这样一来,他是与公爵是无缘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且最终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徐增寿是朱棣在南京城(明初都城)最重要的内线之一,虽然后来暴露被建文帝所杀,但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以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朱棣一方面出于人心考虑,另一方面顾念徐达的功绩和徐增寿的拥戴之功,所以仍然留着徐辉祖这个魏国公。
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还都伴随始终,也算一大奇景。
三、曹国公李文忠(1339年-1384年)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他的公爵可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
洪武三年,李文忠因功被封为曹国公。
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李文忠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往探视。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其子李景隆嗣曹国公爵位。
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率领建文帝军队作战,简直就是朱棣的神助攻,接连失败,损兵折将,最终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还献城投降,不过他也因此保留了爵位,但还是免不了被清算,永乐二年(1404年)因“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1532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封临淮侯,可毕竟不是公爵了,曹国公已无。
四、宋国公冯胜(?-1395年)
冯胜原名冯国胜,在元末乱世之中跟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救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的历次重大战争,洪武初年也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
洪武三年,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发,次年,冯胜因为被蓝玉案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宋国公爵位被剥夺。
五、卫国公邓愈(1337年-1377年)
邓愈是明朝开国名将,其主要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邓愈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
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邓愈也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但不是主力。
洪武三年,邓愈又攻克了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
洪武十年(1377年),邓愈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
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后改封为申国公,邓镇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后来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李善长被灭族,邓镇也受牵连被杀,爵位被削夺。嘉靖十一年(1532年),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
六、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常遇春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没赶上大封功臣,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就将常茂封为郑国公。
常茂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才能,却养成了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冯胜是常茂的岳父,常茂跟着岳父一起出征纳哈出,在军营里根本不受军规管控。纳哈出投降后,常茂在宴会上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却不按冯胜的指令行事,擅自行动,导致纳哈出部溃散,朱元璋为此动怒,将他安置到龙州。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茂病逝,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来爵位被削夺。
综上所述,明朝开国六公爵,真正实现世袭的只有魏国公徐达,甚至还多了一个世袭的定国公,相比其他五家不是一代就两代的结局,徐家算是非常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