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银子是很重的,那各朝各代的士兵都会怎么处理饷银?
时间:2020-12-29 15:19:10 阅读:(10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兵吃粮、领饷银”自古有之,天经地义。但说到普通士卒能领到沉甸甸银子的机会很少,还有一种情况士兵是不可能领到饷银的,也就没了处置的烦恼,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早期的兵制。下面星空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兵制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按照是否发放饷银,大致分为两种。
征兵制
春秋时代以前,国家采用“兵农合一”,所谓寓兵于农政策,平时务农,战时国家授于铠甲和兵器。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战国后期,秦楚决战皆带甲百万,而其他五国参战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以上就是征兵制,士兵没有饷银,有许多时候,士兵自己要准备战争物资,包括:铠甲、武器、战马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例如:秦朝“黑夫家书”中,参战的良家子黑夫兄弟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索要钱财,以便能维持生计,这就是最典型的明证。
为什么没有饷银,还要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征战沙场呢?只为了军功,为了立功封爵后,获得的土地以及特权。
秦朝、西汉时期的主要兵制就是征兵制,在这种制度下,平常士兵是不能领到俸禄的,也没了存放在何处想法。当然为了军心和士气的需要,在古代是允许士兵在战争胜利后,劫掠钱财按比例上交后,留有剩余的。
募兵制
募兵制的雏形起于东汉光武帝时期,建武年间,相继罢郡国都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自此各郡国兵备空虚,一些地方豪强不得不私自组建个人武装保卫家乡。
到了宋朝募兵制完全替代征兵制,国家和士兵成为雇佣关系,这时士兵的待遇得到改善,国家招募士兵,要给与安家银,在军队中的吃穿都由国家供给,每月还有饷银可拿。
宋朝的兵种编制分为禁军(中央军)和厢军(地方军)。
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
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的杂役兵。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在宋之后,各朝各代士兵一般都有饷银发放(元朝除外)。最典型的宋朝士兵的饷银有多少呢?
宋朝士兵的饷银
再来看看一个普通宋朝士兵每月饷银有多少呢?
北宋中央禁军,军中也分等级,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各自之间的俸禄也差距明显,上等禁军一个月俸禄足足有一贯(千文),中等禁军一个月俸禄只有500文,而下等禁军最惨,只有300文。地方军的情况还要差,他们之中最低等级的士兵,经过层层盘剥,一个月只能拿点咸菜和粗粮,连钱都没得发。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种观点,说宋朝士兵俸禄优厚,一年能拿30到50贯铜钱,纯属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每年50贯左右的数字,是朝廷在一个士兵身上一年的花费,包括:吃食、穿着、维护和保养兵器,最后才是拿到手的饷银,一年大概也就10贯左右,每月也就不到一千文铜钱,换算成银子1两,多重呢?
古代16两为1斤,折合1两=1/16*500=31.25(g),每月发到手里就这点,别说,还怕一不下心就丢了,那么士兵们领到银钱后,是怎么放置的呢?
饷银的处置
士兵处置饷银的方式大致三种。
寄回家中
古代当兵,都是青壮之人,家里的顶梁柱,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时期,一家老幼的生活都要考家中成年男子的劳作获得。
在当兵成为一种职业时,士兵每月的饷银也就成了家中老幼妇孺生存的希望,因此大多数士兵发到饷银后,会托人寄回家中以供养亲人。
官员保管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能及时的把这份俸禄寄回家中,在军营之中,放在自己身边怕丢失和被窃,士兵们普遍的做法是找一个信得过的军官保存自己的饷银。
哪怕是在之后的战斗中不幸丧生,这个品德高尚之人,也不会贪墨了自己这份血汗钱,在这之后会找机会转交给他的家人。
随身花销
古代大军行动,历来会有许多的买卖之人跟随,携带大量货物以便军中将士采买。当然,大量的银钱都会交到女人手里,这里所说的女人就是随营的“女妓”,靠军队生活,白天洗衣做饭,晚上有偿解决士兵的生理需要,当然这是在相对和平的时期。
战争是残酷的,士兵在经历了战场上血雨腥风的磨难,有命活着回来的,邀三五袍泽大吃大喝一场之后,为了解决精神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会把大量的军饷花到这些女人身上,这一连串的活动下来,这为数不多的钱财也就花光了,根本就不用考虑怎么存放了。
这些可怜女人的来源是犯了重罪官宦的妻女充军、剿灭土匪、强盗的妻女以及俘虏敌对势力的女人,当然也有靠自己活不下去的孤苦女子,不想沦落风尘的选择了自杀,大多数人选择了苟且活下去,这也成了士兵饷银最终流向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士兵饷银多不多、有没有这要看是在哪个朝代,至于具体怎么放置的问题,为了生存和享受,也不会无缘无故的丢弃就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