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狼影逝二度里的苇名一心苇名氏历史上存在吗
时间:2019-03-20 16:00:31 阅读:(330)
说到在游戏《只狼影逝二度》里面有很多故事可言的,话说主角好像就是被一个名叫苇名国家给迫害掉了,这个里面主要的人物就是苇名一心,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苇名一心一看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历史人物,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苇名氏到底在历史上是不是存在的,《只狼影逝二度》是不是只是单纯的架空历史,还是说有借鉴的情况?下面就这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苇名一心这个人再日本的历史上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是苇名氏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国家,而是世间所说的坂东八平氏之一,具体的要往下看。
苇名氏由来
苇名氏桓武平氏良文流三浦氏的分支,相模国豪族三浦义明的之子佐原义连被认为是苇名氏的先祖。三浦氏是世间所说的坂东八平氏之一。
佐原氏在治承四年(1180)的石桥山之战帮助源赖朝,此后在讨伐平氏家族战斗也积累了很多的功勋。在赖朝一统日本最后一战的奥州藤原氏讨伐战中,三浦一族也跟随参战,依据累次战功,佐原义连被赐予了赖朝封赏给三浦氏的会津、河沼、耶麻诸郡中的会津郡。
建久十年(1199),赖朝死去,三浦义澄与北条义时、大江广元一起成为源赖家重臣,直接参与幕府的评定。但由于经过建保元年(1213)的“和田之乱”,一族和田义盛灭亡。接着在宝治元年(1247)的“宝治之战”中本家三浦氏也灭亡了。在这个一连串的争乱中,三浦氏分支佐原氏因为跟随了北条氏从而避免了衰败。本家三浦氏灭亡后,“三浦”这个姓氏后来被佐原盛之子佐原盛男使用。
盛连有六个儿子,长子经连因落户在猪苗代而成为猪苗代氏的先祖,次子广盛落户北田,三子盛义落户藤仓,六子时连落户新宫,分别成为了北田氏、藤仓氏、加纳氏、新宫氏的祖先。成为佐原氏总领的四子光盛首次使用了“苇名”作为姓氏,不过,苇名氏的第一代被认为是义连。使用“宝治之战”灭亡了的本家三浦氏的姓氏的五子盛男,家名延续到了战国时代。
历史发展
南北朝内乱期间的动向
经过泰盛和盛宗两代,苇名氏家督传到盛员时已值镰仓末期,盛员之子高盛在幕府灭亡后的建武二年(1335)“中先代之乱”加入了足利尊氏一方,并同年在镰仓片濑河阵亡,苇名氏家督由高盛之弟直盛继承。
康历元年(1379)。直盛迁到会津,永德二年(1382)将居馆定到小馆,随后在德元年(1384)又把居馆移到小高木,称为东黑川馆。这就是以后的黑川城(鹤城)。有关直盛迁移到会津的原因也有很多说法,有可能是被任命为代官,总之进入会津的具体前因后果众说纷纭,但在直盛时代成为了苇名氏开始支配会津的开端确实是不争的实事。
奥州在南北朝内乱时期是以北畠显家为中心,伊达、南部、白河结城等诸势力为附属。延元三年(1338)显家在和泉国石津战死,弟弟显信返回奥州继续经营南朝势力,此时,后来的豪强苇名氏和相马氏几乎还未登上历史舞台,苇名氏和相马氏在幕府崩溃的时候,还是属于北条方面势力。
为了制约奥州南朝势力,足利尊氏以一族的石塔义房为总大将,相继派遣畠山和吉良氏作为奥州管领。但此后因尊氏和直义兄弟对立爆发了“观应之乱”,奥州北朝势力分裂为两派。北畠显信趁乱扰局,奥州转变为三方(北朝尊氏方、北朝直义方、南朝显信方)混战。不久后显信在出羽被以吉良贞家为大将的北朝军击败,会津的佐原宗连作为北朝吉良军的一员参战。
同时,在观应二年(1351)真壁政干的薄国干有“守护人に同心せしめ、所々の合戦”的语句,表明此时守护已成为地方的军事指挥者。文和二年(1353)的佐原宗连的军忠状也有“合戦致す之条、守护代苇名次郎左卫门尉朝贞见知”。这都说明南北朝内乱期间,苇名氏在会津已经以守护这个军事指挥者的角色存在了。由上述残存史料中可以确认会津苇名一族中的宗连、朝贞在当时已经活跃于历史舞台,但他们在各自家谱上的位置目前无法确定。
苇名氏权势的确立
室町应永六年(1399)盛政继承诠盛之后,镰仓公方为了控制奥州设置了筱川和稻村两个公方,苇名氏、伊达氏和大崎氏诸氏对此十分抗拒。
南北朝时代苇名氏作为会津守护是作为共识被世人共知的。并且,应永三十一年(1424),会津地方的检断权担当者为“当守护あしなの修理大夫盛政”的名号出现。苇名氏作为南北朝时期会津地区的实际军事指挥者,确立了守护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究竟是苇名氏中的哪一位开始担任守护之位至今仍然有争论,不过,一般认为盛政以后此后,这些职位被世袭化了。
苇名氏行使会津守护工作的地域是会津四郡,行使军事指挥权,检断权等,苇名氏利用这些权利趁机扩张,守护地位对苇名氏来说就是支配会津,大名化的工具。
南北朝内乱到室町时代,镰仓时代以来的分割继承制变化为单独继承制,总领制开始崩溃。庶家排挤本家、国人领主化等等异相出现,时代巨变开始了。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中,盛政到盛诠期间的苇名氏不断的对外扩大领地。
庶子家的叛乱
康历元年(1379),苇名氏庶家的新宫氏和北田氏产生纷争,北田氏讨伐了新宫氏。然而应永九年(1402)新宫盛俊与北田政泰共同攻击了苇名氏的居城黑川。同时又发生了高田伊佐须美社的宫司叛乱。苇名氏在翌年迫使宫司正月三十日战败自杀,“新宫氏之乱”也由于新宫城陷落降伏宣告结束,这次内乱成为了后来苇名氏和庶家之间持续冲突的开始。不过要说到这次内乱的直接原因,应该是苇名氏自镰仓时代就难以控制麻烦不断的一门新宫氏。
应永十五年,新宫氏和北田氏再次对苇名氏发动叛乱,翌年,苇名氏灭亡了一门北田氏,而新宫采取在居城新宫城防御苇名军。前后将近二十年间新宫氏和苇名氏间不断停停打打,苇名氏一直保持着优势。
苇名氏和新宫氏的决战发生在应永二十六年六月,苇名盛政率军包围新宫城,应永二十六年七月新宫城陷落,新宫一族退守奥川城。苇名氏紧接着又攻击了奥川城,新宫氏不得不逃往越后的五十公野。此后新宫氏不断的反抗苇名氏,不过在永享五年(1433)新宫氏还是在苇名氏的攻击下灭亡了。通过新宫氏的灭亡,北会津也纳入了苇名氏统治之下,整个会津成为了苇名氏的领地。
在应永二十七年(1420),苇名氏还与猪苗代氏作战,连年的征战,导致加纳庄佐原氏、北田氏、新宫氏等一门灭亡。这些一连串的战斗伴随着总领制的崩溃,和苇名氏战斗的新宫氏、北田氏等以前一直是苇名氏总领制体系内的,都是部署在会津要害的有力一族。随着总领制解题这些庶家迫切的需要独立化,这和苇名氏统领会津的计划之间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克服了十五世纪的战乱,盛政开始了苇名氏在会津地方强力支配,这个时期对苇名氏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史料中出现的人物开始能与宗谱上吻合。
在总领制崩溃的困难时代,盛政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使这个时期成为苇名氏发展的契机。
家中动摇
从确切的史料中得知盛政在应永三十三年已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了,永享六年(1434),盛政让其子盛久继承了会津守护所辖领地。可是盛久短命未久便亡,接替盛久的盛信也短命得很,他在宝德三年(1451)逝世,其子盛诠即位。宝德三年七月,松本典厩和多々良伊贺之战爆发,发生了败战方伊贺劫持盛诠的事件。通过典厩和苇名氏直臣们的奋战最终救出了盛诠,但接着八月,猪苗代氏又发动针对盛诠的谋反。
盛诠即位后不得不面临有力一族、国人的反抗与叛乱。享德元年(1452)典厩也和盛诠对立了,盛诠最终将典厩流放到日光山。可是随后典厩得到伊南的河原田氏的帮助恢复了势力,又拉上了猪苗代氏反攻盛诠,盛诠不得不请求白河结城氏的支援。在得到外力支持后,盛诠迫使典厩自杀并流放了猪苗代氏,为了应对当时的紧急形式,盛诠甚至在送给结城氏的书信中写出了“今度之弓矢、当方之难仪此事候之処”这种语句。
当时战乱不断的起因背景细节已经不能从残存史料中考证了,但仍然可以想象盛久、盛信相继逝去对整个苇名氏的恶劣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苇名氏家督更替中看出苇名氏逐渐摒弃总领制使用单独相继制了。
苇名氏在会津深受内乱日往夜来之苦时,关东由于“永享之乱”而致使镰仓公方溃灭。幕府也因内乱而风雨飘渺,几乎没有力量节制奥州了,在永享之乱中苇名氏受幕府之命讨伐足利持氏。后来镰仓公方被足利成氏复兴,随后镰仓公方又与关东管领上杉氏对立,由于室町幕府的介入,关东的局势更加混乱了,盛诠和其他陆奥诸将一样都收到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政讨伐足利成氏的命令。苇名氏的势力就是在盛诠时期这种不断的内部同族相争和外部诸势纷乱的背景下稳步扩大的。
盛诠在文正元年(1466)时死去,继承人为盛高。盛高继承家督的十五世纪的后半叶,日本已逐渐显露出进入战国时代的样子,会津内乱也此起彼伏,盛高不得不疲于应付。
相继内乱
延徳、明応至永正期(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初)盛高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内乱。延徳四年(1492)三月至四月,猪苗代伊贺、松本藤右卫门和富田淡路谋反,盛高一时无法应付竟不得不到黑川城加成伊藤氏馆中躲避。明应三年(1494),邻国伊达家的成宗、尚宗父子内讧,伊达尚宗依靠盛高得到猪苗代领地,盛高则亲自率军三千进攻长井,尚宗得以回归伊达领。但随后,盛高却陷入松本氏谋反的苦恼中。
明応四年(1495)十一月、松本备前、伊藤民部背叛盛高逃往宇都宫的途中,一行三十三人在糸沢遭到南山氏长沼政义的攻击丧命。同七年五月,盛高将松本备前在松本右马允居馆中讨灭,随后又击杀了松本丹后守之子大学头和小四郎兄弟二人,最后又诛灭了松本右马允。内乱的激烈程度达到了“死伤不计其数”的程度。
明应九年盛高攻陷了松本对马据点中野馆。松本对马之弟松本勘解由从据点纲取馆逃跑,盛高率军紧追不放,最终降伏了勘解由并诛杀了对马。然而永正二年(1505)八月,苇名盛高,盛滋父子内讧,盛高时代最大的内乱爆发。内讧的原因其实就是家臣团中担任要职的松本氏与重臣佐濑、富田氏的对立 。
盛高支持的佐濑、富田两氏向白川口进兵,盛滋支持的松本源三、勘解由则在勘解由居城纲取城守城,随后两方虽然由白川的结成义亲来会津调停,但最后斡旋未果。同年十月双方在盐川激战,结果盛滋在伊达方的介入下失败了。此次内乱的结果以父子互相谅解而告终,盛滋终于返回会津。苇名氏就在不断客服内乱,强化主从关系从而逐渐成长为战国大名的。盛高于永正十四年(1517)逝世,盛滋继承苇名氏,盛滋在永正 十七年六月支援伊达稙宗出兵最上氏领地。大永元年(1521)二月盛滋逝世,其弟盛舜继承家督。
盛舜虽然继承了苇名氏,但过程却不顺利。史书记录盛舜即位当年就诛杀了松本大学,接着逼死松本大学之弟藤左卫门。盛舜还击退了猪苗代攻击黑川的事件,以此为借口盛舜还诛杀了支持猪苗代的松本和盐田。
《会津旧迹杂考》记录盛滋无由其弟盛舜即位。但是苇名氏后来的重臣针生氏出自盛滋之子盛幸,由此可以得知盛滋在四十岁才有儿子,所以说盛舜并不是苇名氏唯一的继承人,这也就不奇怪盛滋死后会发生因反对盛舜继承的谋反了。
向战国大名冲刺
盛舜继承家督时正值苇名氏混乱之际,不过由于盛舜的手腕,家中内讧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盛舜开始逐渐介入南奥州上杉、伊达氏等大名的政治军事事务。享禄元年(1528)伊达稙宗攻击葛西氏,盛舜派兵加入稙宗军的葛西讨伐军。天文元年(1532)盛舜与南山长沼氏交战。天文三年(1534)盛舜联合伊达氏、石川氏与岩城氏、白川氏交战。天文四年,盛舜与越后长尾为景和上条定兼交战,期间联络定兼党的扬北众本庄房长,进兵蒲原郡的菅名庄。
盛舜时代,苇名氏频繁接触京都将军家,天文七年,盛舜作为远江守任官进贡将军足利义晴太刀一柄和黄金十两。天文九年盛舜又进贡猎鹰一只,并获将军回赠太刀一柄,从递送到京都的文书上看,盛舜都是以修理大夫自居,这应该可以看到当时盛舜的官位。盛舜压制会津盆地,结交周边大名并不断接触将军家,逐渐成为南奥的一大势力,其目的就是成为战国大名。
在室町时代,芦名氏一直自称是会津的守护。然而,在守护一职中是没有“会津守”这种说法的。事实上,芦名氏自称“会津守”,只不过是为自己行使守护才应有的“守护公权”、“军事警察权”、“反钱征收权”作借口。盛舜在天文二十二年逝世,其统治的后半段盛氏成为了实际上的家督而活跃于“伊达天文之乱”。芦名盛氏继位后,芦名氏的内部统制开始走上战国大名这一道路。在《关八州古战录》中,盛氏是“劣在列祖,优于弓矢”,也称得上是个有武略之人。
苇名氏的全盛
成为了苇名氏总领的盛氏,从天文十年到十一年与猪苗代氏作战,接着,从十一年到十二年,与勾结越後的长尾为景叛乱的山内舜通作战。永禄四年(1559)时又与长沼氏作战。这样,盛氏压制了会津盆地的反对势力,巩固了其统治。
天文十一年到十七年持续的“伊达氏天文之乱”时,氏盛支持晴宗。天文十六年,为了帮助在信夫郡与岩城重隆作战的晴宗出兵安积郡,接着出兵出羽国长井。天文之乱由于稙宗隐居让位于晴宗而停息,晴宗接着出兵最上领地,盛氏又出兵帮助晴宗。
战事停息后,依靠文武手段苇名氏先后使二本松的畠山义继,须川的二阶堂盛义,三春的田村清显等诸将臣属。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强敌的伊达氏与结城氏的联姻,苇名氏采取了与相马盛胤结乌帽子亲以应对,同时结盟北条氏康、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武略方面,苇名氏与常陆佐竹义重开战,不过没有分出强弱,以谦信的斡旋而和佐竹氏和睦。盛氏时期,苇名氏的版图达到历代最大,苇名氏进入全盛时期。
永禄六年(1563)室町幕府发布的《大名在国众》中共记录了53个人的名字。北条氏康、今川氏真、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苇名修理大夫盛氏以及伊达左京大夫晴宗均在列。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幕府承认盛氏和晴宗作为奥州割据的大名的。
永俸禄十年前后,会津开始使用永乐钱,货币作为一种管理领地经济的手段被苇名氏掌握。同年,会津发生了饥荒。盛氏颁布了德政令以安抚灾民,这种手段在后来也屡次被使用。饥荒表面看来是一场天灾,实际上是为救济因连年征战而潦倒的家臣团,平日里盛氏对家臣也一直较为宽容,这都得到了家臣们的拥戴。但盛氏对于领民却课以重税,领民对他的评价就不像家臣们这么高了,由此可以看出,战场上叱诧风云的良将未必是治世的明君。
之后,盛氏隐居,把家督之位让给了嫡子盛兴。然而在天正三年(1575),盛兴却先盛氏而死。而盛兴的正室,伊达辉宗之妹生的是女孩。侧室有一子,却是个还在吃奶的婴儿。因而,盛氏让二阶堂氏送来的人质盛隆与伊达御前结婚,并继承芦名氏家督。
在继承家督的四十余年里,盛氏铸就芦名氏的全盛。成为“东北之雄”的芦名盛氏在天正八年,在对苇名氏前途命运的忧虑中去世,享年六十岁。盛氏一死,因过重军役而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家督频死
盛氏死后,苇名氏的家政由盛隆管理。天正十二年(1584),四天宿老之一的松本行辅和森代的地头栗村下总谋反占据了黑川城。盛隆立刻命佐濑河内和平田平乱,苇名氏讨灭叛军平息了内乱夺回到黑川城。谋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盛隆作为大名的领导力不足,苇名氏众人对年轻时就当人质的盛隆普遍没有信任感。再加上,盛氏过于频繁的对外征伐却忽略了苇名氏内部的政权结构的建造,加之过重的军役,以上种种都造成了苇名氏内部的不稳。
松本、栗村的叛乱过了才不到四个月的天正十二年十月,盛隆被近侍大庭三左卫门在黑川城内被刺杀了。盛隆死后,只能以刚刚出生一个月龟若丸为嗣。
天正十三年,伊达政宗一面调停苇名氏、岩城氏两家和田村氏的议和。另一面却命令原田宗时出兵桧原。不过,由于苇名氏中目军、佐濑军的防御,此次入侵未得逞。不仅如此,政宗还企图邀请猪苗代盛国作为伊达氏的内应,不过这次政宗依旧没能得偿所愿。一系列的事情导致苇名氏和伊达氏关系逐渐紧张,由此形成对抗伊达、田村联军的苇名氏、白河氏、石川氏、二阶堂氏、佐竹氏、岩城氏、相马氏和最上氏的包围网。
反伊达联合军和伊达军的最初冲突爆发于安达郡本宫的观音桥及人取桥,联军是为了救援受到政宗攻击的二本松城畠山氏开始北进。反伊达联军达到三万之众,而伊达政宗仅仅八千多人。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由于作为联军核心的佐竹氏以国内不稳为由撤军,导致联军瓦解,政宗不战而胜。
天正十四年,三岁的龟若丸死去,苇名氏嫡流断绝,家督段时间的相继更迭致使苇名氏不稳。到底由佐竹义重的二子义广继承了苇名氏,还是由伊达政宗的弟弟竺丸继承使得苇名氏家臣内部对立,家臣分为亲伊达派和亲佐竹派。最终的纷争结果是佐竹义广被迎为家督,不过义广仅仅是个十三岁少年。
义广入嗣使得苇名氏和佐竹氏结成牢固的同盟,佐竹义重是与义广一起谋划对付政宗。因为芦名氏与佐竹氏的这次结合,使得芦名氏内部伊达派的状况变得十分严峻,他们不得不在表面上承认现实,但在私下仍未放弃亲伊达的立场,可以说义广为即位只是表面上平息了内部的纷争。义广的对外政策理所当然的采取了对抗政宗而结好当时已有君临天下之势的丰臣秀吉,义广甚至让金上盛备做自己亲自拜见秀吉的准备。
与伊达氏对立
伊达政宗乘义广刚刚继承了苇名氏而根基尚潜时,对苇名氏的内部进行挑唆离反。义广成为家督后首先要面临小滨城大内定纲的叛乱。
天正十六年四月,苇名义广从安积郡出兵讨伐归顺伊达政宗的大内定纲。汇合二阶堂军后抵达安达郡后,与伊达成实军在本宫观音堂展开激战。趁着猪苗代盛国让出家督返回猪苗代城,而猪苗代氏新家督盛胤去黑川城服役之机,政宗终于成功将猪苗代盛国说服成为伊达家内应。
五月苇名义广在郡山与伊达军对峙。佐竹、苇名、二阶堂联军和伊达、田村联军在着洼田、郡山地区针锋相对。激战在七月四日展开。此时佐竹、苇名联军四千余对阵区区六百的伊达军,双方从军力上看实力相差悬殊。可苇名氏因为重臣猪苗代家中应伊达挑唆内讧,佐竹氏也处于本领常陆局势不稳处境中,为此内部忧患重重的反伊达联军竟然迟迟未能攻击此时不堪一击的伊达军。不久因岩城常隆前来调停,双方停战。伊达氏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苇名氏吃了大亏。
此后,政宗继续慢慢蚕食苇名氏领地。就在外患危急之际,苇名氏义广的亲随常陆众与四天宿老的对立变得愈来愈严重到爆发内战的境地。虽然通过金上盛备的斡旋,双方避免了开战,但苇名氏处于内忧外患的糟糕局面却丝毫未能有所变化。苇名氏的不稳让政宗趁机进行更进一步的军事调整,天正十七年(1589)五月,政宗攻占了安积郡安子岛、高玉城,同时攻进相马领地宇多郡驹ケ峰城、新地城,随后又进入了信夫郡的大森城,并且策划对黑川城的直接进攻。
局势可以说是火烧眉毛了,苇名义广不得不再次联合父亲佐竹义重、岩城常隆及相马义种的军队在岩濑郡须贺川集结,准备北进攻击伊达郡。得悉此事的政宗也予以应对,六月一日猪苗代盛国在政宗的指示下公开叛离苇名氏。片仓景纲、猪苗代盛国和原田宗时一同被派往桧原,二日政宗进入本宫城。四日政宗进入猪苗代城。义广得到情报后在四日的黄昏从须贺川率军返回黑川城,当夜没有休息星夜进军猪苗代城。
摺上原之战、苇名氏的没落 芦名军计划越过阿贺河的新桥到达大寺一口气击溃伊达军。到达了大寺的苇名军为:先锋富田将监带领五百余骑 ,二队佐濑河内守二千余骑,三队松本源兵卫二千余骑,本阵苇名义广三年寄为首的佐竹军和大沼军共七千余骑,五队平田五千余骑。综上苇名军总兵力达一万六千多骑,并在拂晓摆开阵势。
另一方面,伊达军包括:先锋猪苗代盛国二千余骑,原田宗时三千余骑,片仓景纲三千余骑,本阵伊达政宗一万余骑,后阵伊达成实五千余骑,全体二万三千余骑占据八ヶ森布阵。这个时候,苇名义广和伊达政宗都还是二十岁前后的年轻人。
六月五日早晨,在磐梯山麓的摺上原芦名与伊达军之间的决战展开了!苇名的先锋富田将监,先后突破伊达军先锋猪苗代盛国,二阵原田宗时,三阵片仓景纲,直冲政宗本阵。眼看着富田的奋战让苇名占据优势,可是苇名的二队佐濑,三队松本却行动滞缓,给了伊达成实迂回的机会。
此时风向变化,苇名军被沙尘吹得睁不开眼。苇名军内部长久以来的纠纷让本来就让大家疑心疑鬼,伊达迂回出现在侧方让苇名众军误认是本方有内应谋反,顿时苇名军阵脚松动,这个天赐良机被伊达军抓住了。苇名本阵的佐竹军虽然竭力奋战也终于不能扭转战局,苇名军终于崩溃了。在《伊达文书》里记载交战中苇名军金上盛备以下三百余骑被斩杀,还有被二千余人被引入林中遭到铁炮伏击死伤惨重。
败战的义广逃回了黑川城,不过没四天义广就逃回了常陆的本家,苇名氏灭亡了。返回了常陆的义广,被给予了江户崎四万八千石,宽永八年(1631)六月,义广在角馆逝世,享年五十七岁。
只狼背景故事时间线及盗国血战详解
首先提出一个最主要的猜测:盗国血战的对象是源之宫。
具体之后讨论:
先列出我推测的时间线:
很久之前:樱龙降临,白蛇的祭祀逐渐停止,淤加美一族形成
随后淤加美一族侵略苇名,苇名众奋起反抗,但还是失败了,淤加美一族控制了苇名。他们在苇名留下蛇眼一族的血脉,同时留下登上源之宫的途径,在苇名遴选花嫁。巫女们便是花嫁的备选,她们将前往水生村,饮下源之水,等待结出栖宿之石,乘着神轿前往源之宫。
破戒僧吃下鱼肉,被虫附体,得到了不死,看守着王宫门。
直到盗国血战前夕,丈出生,巴从源之宫来到苇名。丈和巴二人寻访源之宫,取了一枝常樱而回,嫁接种在苇名城。
盗国血战时期:
一心等人掀起盗国血战,从淤加美人手中夺回了苇名。在此期间,鬼形部与一心交战被击败,随即投入他麾下。上一代的王族忍者只猿(很可能也是上一代龙胤卿子,丈的忍者)四处残杀,险些成为修罗,一心斩下他的左臂阻止了他,但战争中的怨恨仍旧在只猿身上寄宿。道玄把义手给了他,只猿在荒废寺庙里雕刻面目狰狞的鬼佛。
只猿在战场上捡回了永真,道玄收她为养女,并教她药师的技艺,一心则教授她剑术;猫头鹰捡回了只狼,一心则捡回了弦一郎。弦一郎拜巴为师。
盗国血战后至三年前:
道玄去世。道策偷到了道玄的研究成果,开始伙同仙峰寺竭力研究变若水的不死之秘。仙峰寺抛弃了佛法,变得狂热于不死之力。
爱哭鬼川蝉死于虫附体的狮子猿之手,被吞入腹中,化为哭泣的怨灵。丈和巴想要断绝不死,但不死斩被仙峰上人藏了起来,他们没能成功。巴自刎而死,丈和她葬在一起,龙胤的诅咒却还是流传下来了。
同样是在这期间,常樱被折断,最终落入猫头鹰之手。
在巴死后一段时间,仙峰寺和道策截留了原本要去水生村成为花嫁的巫女,将她们改造成了变若卿子,其中只有米娘活了下来。仙峰上人因此悔悟,转而开始研究龙胤归乡的办法,并想要祈求米娘原谅。
三年前至今:
猫头鹰等人串通起来进攻平田宅邸,试图从少爷手中骗取龙胤之力,但少爷却把龙胤之力给了只狼。阿蝶被只狼所斩,猫头鹰偷袭只狼,只狼被龙胤复生。随后只狼流落至破井中,直到永真投来剑圣的书信。
关于不死之力
樱龙带来的不死之力分为两支:
一是淤加美和龙胤,能够吸取他人生命力维持不死,龙胤应该也是这一脉的力量,龙咳就是周围的人被吸取生命力的表现。
二是鲤鱼王一脉,双目化为红色,收集鲤鱼鳞片,就能化作永生不死的鲤鱼。
曾经有鱼王死去,尸身养出了不死之虫;破戒僧破戒吃下鱼肉,被虫附体。道策和仙峰寺研究的附虫、变若水即是这一脉的不死之力,饮下变若水会化为赤目(见赤备灭火粉的说明),跟水生村水底的红目鲤鱼相似,也就是未成不死的残次品。这一脉想要真正得到不死,只能像壶中贵人一样收集鳞片,再杀死鱼王,自己就能成为不死的鲤鱼。
关于盗国血战,和仙峰寺的转变
盗国血战期间的主要角色有数人:剑圣一心、阿蝶、药师道玄、爱哭鬼川蝉,使用长枪的神秘人(应该是鬼形部),忍者猫头鹰,佛雕师只猿,上一代的龙胤卿子·丈,源之宫来的武者巴。
给一心喂酒可以从他口中听见一些逸闻。苇名本来属于这里的原住民,只是后来有人占领了这片土地。所谓的盗国血战,其实是从外人手中夺回苇名的战争。
而这个战争的对象,很可能就是源之宫的淤加美人。
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首先,淤加美人一度控制过苇名,他们正符合“外人”这一点。远古时期的苇名人正居住在水生村,他们敬奉源之水,有很多关于源之水的传统。而直到现在,水生村也在源之宫的控制之下。
并且见后文关于巫女的考证,可以推测出巫女们是从外界被送往水生村的,她们就是原本要坐上神轿的花嫁,借此可以推测淤加美人不仅控制了水生村,也控制了苇名全境。
其次,仙峰寺在盗国血战前后发生了变化。见秘密森林的老和尚可知,他未老的时候,淤加美人还是“佛敌”;剑圣一心年轻时也学过仙峰寺的奥义拳法,还会拿来砸你,但现在和尚们把拳法奥义抛弃了。
可以推断出仙峰寺在一心的一生中某个时间点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清修之地变成了狂热研究不死的黑恶势力窝点。
此外据我写在上面的考证,变若水和附虫其实是同一个源头,都来源于源之宫的鱼王。仙峰寺和道策研究的是同一个东西,狼狈为奸,他们的研究很可能是同时开始的。
而道策的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第一次击败屑一郎,永真会跟你说关于变若水的事,可知道玄死后,道策偷走了他的研究成果,才开始研究变若水。道玄在盗国血战时可还活着呢。
还有关于小太郎的剧情考证,据此可以得知废弃地牢的囚犯老死之前,水生村花嫁的传统还未断绝——但最近一批的巫女,也就是米娘这一批,却被仙峰寺截留改造成变若卿子了,这很可能意味着向源之宫送花嫁的制度消亡了。
这个传统断绝的可能时间段,正好包括了盗国血战在其中。
因此,事情应该是这样:远古的樱龙降临后,淤加美族人侵略并控制了整个苇名国,当时的苇名人和他们交战不敌。淤加美人从苇名掠取维持不死所需要的精气,还在从苇名掠取人口,水生村正是源之宫和苇名的连接处,因此神轿之前才会有破戒僧幻影守护;也是因此,水生村村长才会那么执着于成为京城人。
盗国血战之后,苇名被归还给苇名人,向源之宫送花嫁的传统亦随之断绝,源之宫的势力退守水生村,一个雾隐贵人用迷雾封住了秘密森林。
关于巴
巴是源之宫来的人,是人类女子的外表,但应该有淤加美一族的血脉。据说巴的眼睛格外深邃,而确定有淤加美血脉的蛇眼一族也是双目特殊。 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蛇眼摘下面罩的样子
她会外来的剑术,以及和淤加美人一样源自樱龙的引雷剑法,不知为何她乘舟来到苇名,奉龙胤卿子·丈为主,丈也将龙胤之力给了她。
两人曾一度以寻求源之香气的办法造访源之宫,并在那里折来了常樱,嫁接栽培在苇名城外。此后,丈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巴想带他返回源之宫已经做不到了,最终丈想要断绝不死,想让巴为他介错,巴则想要自杀来保下丈的命。但仙峰上人把不死斩藏了起来,因此他们失败了,巴白白自刎而死。
关于白蛇和本土神灵
崩落峡谷曾有人居住,其中的人们祭祀着白蛇。不过某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不再祭祀白蛇了:淤加美的血脉流入了这里,蛇眼一族在崩落峡谷中建起了铁炮堡垒。似乎有哪一处说铁炮堡垒居民的信仰并不坚定,来什么就信什么(但我忘记在哪里了)。蛇眼一族恐怕是源之宫一方的势力,他们长久地与仙峰寺为敌。
白蛇应该是苇名的本土神灵,在樱龙到来之后,弱小的本土神灵纷纷消失,白蛇则在崩落峡谷底部蛰伏。米娘吃下蛇柿子将龙胤之力带走,可能正是依靠着白蛇的神力。
关于巫女和源之宫
日版把卿子写作“御子”,这个词比起皇子更像是神职人员。考证胖哥哥小太郎的故事可知,他本来是和另一个人一同寻访御子们被送去的地方,中途小太郎神隐,另一人则自行寻访到投身处外。
据他遗留在废弃地牢的手记,可以看出,御子们本来是要被送往水生村的。她们将饮下源之水,等待体内结出香气之石,然后登上神轿前往源之宫。
结合之前的猜测,御子们很可能是源之宫统治时期的制度。 源之宫整个一股神道教风格,和巫女也比较搭…… 而樱龙石棺前沉睡的应该就是其中一位被送往源之宫的巫女。
上一批的御子并没有被送往源之宫,而是被仙峰寺和道策截留了,被改造成变若卿子,只有米娘活了下来。
变若卿子这个词日版写作变若の御子,读作[OchinoMiko],和[堕ちのみこ]同音,也就是“堕落的巫女”。这应该是双关吧?
以上就是本作的背景时间线及盗国血战分析了,喜欢的小伙伴建议收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