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本来已经到了杀头时间了,为何最后还是被救了呢?
时间:2019-10-31 14:47:17 阅读:(69)
说到李绂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在雍正王朝的里面的表现还是很给力的,非常的聪明的一个人,做事什么的都非常的老练,一身正气,但是最后结局不好,话说最后都差点要杀头了,其实已经是到了杀头的时间,但是最后却被救了下来,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想必大家都清楚吧,为什么明明杀头时间已经到了,最后为何却没有杀成?这背后到底有个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为了维护田文镜,更为维护自己的新政推行,李绂和陆生楠、谢济世被雍正皇帝生生的打成了“朋党之害”,逼迫军机处将三人处以极刑。
端坐龙椅、闭眼冷漠的雍正皇帝,面对诚亲王胤祉的百般求情,无动于衷,直到皇四子弘历连连叩头,雍正皇帝才慢腾腾的将赦免李绂的谕旨拿了出来,交给了弘历。而此时,距离李绂等人被砍头的时候,已经所剩不多,弘历是无论如何也跑不到午门了。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李绂被救了!
雍正皇帝将赦免李绂的恩旨交给弘历,养心殿的座钟指向了12:30,而处决李绂等人的时间在午时三刻,也就是12:45,也就是说,弘历在接过赦免恩旨以后,最多也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赶到菜市口。按照从养心殿到菜市口的距离计算,就算马飞起来,恐怕也无法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赶到菜市口,更何况从养心殿到午门还只能跑着。
那么,李绂到底是怎么被弘历救下的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雍正皇帝早就交代了监斩官,在未得到雍正皇帝进一步指示之前,不能对李绂动手,就等着弘历前往营救。
那么, 这里面就会有两点疑问:
1、雍正皇帝对于李绂“过山车”版的处理过程,目的何在?
2、诚亲王胤祉连“御前免跪”的恩典放弃都没法劝动雍正皇帝,为何弘历叩了几个头,雍正皇帝就拿出赦免恩旨,赦免了李绂呢?
以下,笔者就根据《雍正王朝》的具体演绎桥段,对上述两个问题予以解析。
01、雍正皇帝对李绂的处理,并不是简单
表面上看,雍正皇帝决定处决李绂等人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前明时期的“朋党”状态,这也是雍正皇帝处决李绂等人对朝野做出的交代。
但实际上呢,是处于对田文镜的维护,对河南新政推行的维护。
从根上讲,李绂等清流派官员代表的是天下读书人,代表着河南“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推行下,所伤害的既得利益阶层。
面对清流派的巨大压力,雍正皇帝拿出了“孤家寡人”的精神,就像宝亲王弘历从河南归来时,对雍正皇帝的表态一样:
“新政决不能停止,田文镜就是有错,为了新政,也决不能处置他!”
田文镜有错吗?
有错!错还不小!
在清朝,学子罢考乃系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敢轻易处置、主观袒护的事情。
雍正皇帝也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得罪天下的读书人”,但为了大清王朝的前途和未来,雍正皇帝让弘历“要学皇爷爷,不要学皇阿玛”,决定一人承担“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巨大后果。
弘历用以表明心志的那句“苟利社稷,虽千万人吾往矣”,才是雍正皇帝为了国计民生,为了后世之君、后世王朝的昌盛富强而做出的必然决定。
另外,李绂等人串联科甲出身的官员们联名弹劾田文镜的举动,让雍正皇帝感觉到了对自身皇权的威胁。而且,在弘历和刘墨林详细查明田文镜做出的实事、功绩,雍正皇帝对清流派官员们予以安抚回复以后,李绂竟然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态度,上折子辞职。这在雍正皇帝看来,大有威逼要挟的意思。
李绂之后,又是科甲官员们一份份单独上呈的弹劾奏折,意图淹死田文镜的背后,则是对雍正皇帝的不满,对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不满。
如此举动,则让雍正皇帝处死李绂、陆生楠、谢济世三人,用以警示群臣,为新政推行打造绝对有利的环境,成为必然!
02、雍正皇帝对宝亲王弘历的巨大爱护和形象培植
对于诚亲王胤祉的求情,雍正皇帝有着太多不会同意的理由。李绂乃系胤祉的门人,胤祉作为一个书生皇子,之所以能够在康熙朝晚期如此复杂、混乱的朝局环境下,参与“九王夺嫡”,就是因为有李绂这等清流派领袖和天下读书人的绝对支持。清朝历史上,如果胤祉不再胤礽二次被废时,主动退出夺嫡之争,大清皇位的归属还真不一定是谁的!
所以,雍正皇帝绝对有理由相信,此次科甲出身官员们“串联倒田”、“抨击新政”的行为背后有着胤祉的影子,因为雍正皇帝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伤害的就是胤祉的政治势力——读书人的既得利益。
如果,雍正皇帝同意了胤祉的求情,无疑会更加稳固胤祉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影响和地位,甚至会间接壮大胤祉的政治势力,形成对自身皇权的巨大威胁。
既然,李绂活着,会增强胤祉的政治势力,会影响雍正皇帝对于新政的推行,甚至会严重影响乃至威胁到自身皇权,雍正皇帝为何还要赦免李绂呢?
而且,雍正皇帝是从袖口中掏出的赦免恩旨,这说明雍正皇帝早就准备好了对李绂的赦免,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对于李绂的“极刑处理”只是故作样子。
那么,雍正皇帝的真实目的何在?
替宝亲王弘历这个后世君主,收拢人心,培植政治势力!
为了保护田文镜,保证河南境内的新政能够顺利推行,雍正皇帝只有派遣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最起码在雍正朝坚定支持新政推行的弘历,才能达到自己的预设目的。
但,派遣弘历的负面影响,就是也会让弘历得罪天下读书人,让弘历成为和当初自己一样的“孤臣”,继位后同样会面对被孤立的困境,甚至会面临皇权不稳、朝局不定的危险境地。
所以,利用弘历完成了对田文镜的维护,完成了对新政的维护以后,雍正皇帝还必须将弘历在读书人心中的形象弥补回来。
“要得罪人,要留下骂名,朕一个人担下来!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这就是雍正皇帝处死谢济世、陆生楠,而刻意留着李绂这个读书人领袖的原因所在!
让弘历救下李绂,重塑弘历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形象,为弘历登基后的朝局稳定、人心所向打下坚实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弘历,才能“救下”李绂!
说到底,雍正皇帝将“千古骂名”一人背下,而将读书人的人心全部拉向了后继之君——弘历身上。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定位,那就是“过渡之君”。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这两位深得读书人爱戴和拥护的帝王之间,也必须有雍正皇帝这样一位敢于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帝王,才能保证大清王朝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