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背上的刺字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他的母亲刺的?
时间:2018-07-31 15:26:13 阅读:(233)
北宋覆灭之后,幸存的赵构定都南京,史称南宋,后来又再次迁都杭州。南宋与金国互相对峙,金国想要南下攻打,但是始终打不下来,南宋想要北上收复失地,却也是屡屡受挫。在这里,就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岳飞。他身为抗金名将,最为人所知的,除了他的死,就是他后背上面的刺字了。但是总也有人搅不清楚,他的刺字到底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这几个字又是不是他的,母亲亲手刺上去的呢?
要像弄明白,岳飞背上到底刺的是哪几个字,首先得弄清楚,这几个字是什么时候刺上去的。这一点可以肯定,是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后的事情。靖康二年,金国军队攻破了东京,大量的皇族、妃嫔、朝臣,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内,全都被掳走,这对于国人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也正是因此,岳飞的背上,才多出了四个字,就是要时刻提醒他,不能忘记这样的耻辱。
既然是为了提醒岳飞,那么,所刺的字,自然是带有勉励、警醒的作用。我们再来看一看,“尽忠”和“精忠”之间的区别。精忠意思是指对国家、民族无比忠诚。尽忠意思是竭尽忠诚。乍一看,似乎两个词语都差不多,都是要忠诚的意思,但如果仔细体会一下,你会发现,这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精忠,是一种带有评价的语气,也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好比说,岳飞终此一生都对国家尽职尽责,忠诚,从来没有过反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说他是忠诚的,“精忠”,就没有问题。而尽忠,则是在事情发生之前,为了鼓励某个人,你需要对国家忠诚,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能够有半点不忠诚的心思。
如此一来,结合着“报国”,以及靖康之耻的事件,其中就应该是刺字的人希望岳飞不要忘记靖康事变,时时刻刻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为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收复失地,带有很浓厚的寄托心愿的意思,因此,“尽忠报国”最有可能。
那么,如果是史料文献,其中又是怎样记载的呢?《宋史 岳飞传》当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是发生在后来的,岳飞刚入狱的时候被审讯,但是他义正词严,把自己这些年来抗击金国的事情全都说出来,表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绝对不会背叛,并且把自己的衣服撕开,显露出自己的背上那几个字,正是“尽忠报国”,“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让审讯官不由得汗颜。
既然如此,尽忠为什么会被传成了精忠呢?这件事情和宋高宗赵构也是有关系的。
宋高宗虽然是岳飞死亡的幕后罪魁,但是他也并不是一个胆小懦弱,一心只想着求和的皇帝,这一点从他重用岳飞就能够看得出来。他还曾经表彰过岳飞的功绩,亲自写下“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并且做成大旗赐给岳飞,“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由此可见,至少宋高宗也是有心想要收复失地的。
宋高宗的书法虽然没有流传后世的宋徽宗的瘦金体的艺术成就更高,但是放在历代帝王的面前,绝对是一个顶尖级别的人物。再加上这几个字可是皇帝亲笔写的,因此,每每在军中,上阵杀敌的时候,岳飞都会将这面旗子放在一个非常显眼位置,这样便可以激励手下的士卒们奋勇杀敌,是振奋士气的绝佳宝物。
如此一来,后世就将“精忠岳飞”与“尽忠报国”合成一个词,直接就叫“精忠报国”了,时间一长,很多人都不再能分得清岳飞背上原本究竟是哪几个字。
那么,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刺上去的呢?最流行的说法是岳飞的母亲,听闻靖康之变之后情绪激昂,但是自己无法做出什么实际贡献,于是就非常希望岳飞能够完成这个,不光是自己,更是天下民众的心愿,收复山河,恢复宋朝往昔的繁荣。
只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在史书中得到证实,书中只有“尽忠”,却并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谁刺上去的。尽管有一本清代钱汝雯的《宋岳鄂王年谱》,有这样一句话:“靖康初始见宋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但是它的来源和真实却并不可靠。
另外,岳飞原本也只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在这样的家庭里,岳飞的母亲应该是不认识字的,毕竟没有机会去学习。另外,刺字是一种很专业的技术,不是随便一个人想刺就能刺的,因此,这几个字应该并不是岳飞母亲刺下的。但是至于到底是谁,至今仍旧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