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谁的责任最大?秦朝的灭亡应该谁来负责?
时间:2018-09-27 08:12:29 阅读:(29)
秦朝的灭亡,在一些人看来是比较可惜的,秦国上下奋斗了数百年,好不容易最终统一了全国,最终却是短命而亡,还被后世黑得面目全非,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不过,这样大的一件事情,也不是某一个人一己之力能够做得到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朝的灭亡与哪些人有关?他们都应该对秦朝的灭亡负多大的责任?
1.秦始皇,最大的责任是对六国贵族太过仁慈,没有一点杀伐之心。没有在十几年统治中摧毁齐、楚、赵、燕、魏、韩等六国贵族家族根基,是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最大的错误。从秦始皇碑刻文章中的语句来看,秦始皇更多的是希望六国之后认同秦朝。
刘邦在这方面就比秦始皇狠多了:为了防止齐、楚等六国之后的造反,刘邦把他们全部迁移到关中。而秦始皇只是把六国国君搬迁到咸阳的宫中居住,像项梁、项羽、田儋、田荣、魏豹、赵歇、韩成等六国贵族竟然没有被迁移——非常的震惊。
假如秦始皇把这些六国贵族之后全部迁移到百越或者从匈奴收复的河南地,胡亥时期,齐、楚等地根本就闹腾不起来——因为没有人带头了,或者造反了也找不到领头的人,只能是盗贼式的造反。
秦始皇的最大过错是没有摧毁六国贵族社会根基,虽然秦始皇为此改士民的称呼为黔首将贵族和平民统一化、采纳李斯的焚书令实行以吏为师政策,但对六国社会根基摧毁得不够。
2.胡亥,最大的劣势就在于没有治理经验,更没有自己的势力。杀兄弟,也是胡亥不得不做的保位行为。对法家的坚持,让胡亥对大臣的信任很高,尤其是对李斯、赵高、章邯等人。不懂用制衡去控制大臣,是胡亥最大的错误。
胡亥一生人,最大的错误有两个:对法家的坚持、权变之术的缺乏。对法家的坚持,导致了秦朝36郡的治理压力,只有秦始皇这种工作狂才能承受,胡亥没有办法承受,换做扶苏也没有办法承受。要减轻这种压力,或为了获得自己兄弟对自己即位的支持,胡亥实质上可以在即位之初,可以将齐、楚、燕、赵这四地分给自己的十几个兄弟,让他们作为自己治理东方的代理人,封他们为王。在皇帝——36郡——几百个县这种三层结构下的政务工作量非常繁重,基本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人无法忍受。但由于胡亥对于法家治理的坚持,没有分封,这算是胡亥不懂权变的表现。当然,阻力也很大。下面胡亥拒绝赵高的降位为王、招抚刘邦的建议,也说明了胡亥缺乏权变之术。
3.李斯,在秦朝灭亡的责任,最大的表现在于以吏为师这个政策。李斯提出焚书令和以吏为师政策的本意,在于摧毁六国贵族社会结构。焚书令政策只能压制而不能进行根本的摧毁,六国贵族社会结构依然存在;以吏为师政策虽然提升了原本出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的权力,但也造就了陈胜、刘邦、萧何、曹参等不安分分子的野心。想要打击的目标没有达到,新的势力崛起了,这就是李斯焚书令和以吏为师政策的最大弊端。
4.赵高,最大的责任是选择放弃胡亥和过度信任章邯。关于赵高,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秦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但实质上,赵高是秦朝最后的试图力挽狂澜的人。在史记的记载中,很多人对赵高忽视了以下几点:
一,赵高试图招抚刘邦,以封王刘邦为条件
二,赵高杀胡亥的原因,应该有两点:A、胡亥不同意由皇帝的称呼降为秦王的降格报国策略;B、胡亥不同意赵高招抚刘邦建议。
三,赵高对章邯非常信任,将秦朝所有的兵力都交给章邯管理,导致巨鹿城王离军败后章邯和项羽相持时章邯要求赵高增援,赵高无兵可增援导致章邯猜忌赵高。而赵高对章邯手握全国大军竟然长时间不能击败叛军而怀疑章邯无意快速平定叛乱。
总而言之,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最后最想挽救秦朝的人是赵高。为了救秦朝,赵高不惜提出由皇帝降低为秦王、招抚分封叛军为王的建议。只是这个建议不被胡亥所接受,而赵高更不被子婴所信任。
5.章邯,手握秦朝全部兵力,自己人数和项羽等诸侯军人数基本相当,且自己粮草充沛而项羽等诸侯军粮草不足的情况下投降项羽。从军事角度而言,章邯是秦朝灭亡的最大责任人。现在不清楚的是,章邯投降项羽,是否是赵高为应对这一局面而提出让胡亥降位为王、招抚刘邦等建议以挽救秦朝。
李斯时代,李斯对章邯是打赢一次仗,增加一些兵:击败周文,派兵增援;击败陈胜,再派兵增援;击败项梁,再派兵增援。李斯对于章邯是一点一点的增援,而赵高出于对章邯的信任,在李斯死后,一次把秦朝所有的兵力都交给章邯指挥。
从巨鹿之战的表现来看,章邯的军事才能只能算是中等。击败周文、陈胜等军,是因为这些军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更没有太多的经验。击败项梁,是章邯以人数优势击败没有田荣支援的项梁,算不上有什么出色表现。击败赵国,关键是赵国的李常(李良?)叛变,投降秦朝,在赵国击败张耳等,致使赵国空虚。
总而言之,对于章邯的军事才能,个人认为是高估了。
综上,秦始皇没有摧毁六国根基、胡亥坚守法家不肯封建、李斯以吏为师造就了新的野心势力、赵高救国努力夭折、章邯在自己占优势的情况下投降项羽、子婴毫不反抗就投降刘邦国灭。你说说在秦国灭亡中谁的责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