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史上死的最冤的名将
时间:2018-10-24 13:35:37 阅读:(110)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也正是因为白起拿下长平之战的胜利,才让秦国有实力去完成统一大业。不过白起最后的下场却非常令人唏嘘,明明自己是为秦国立下无数战功的人,最后却被秦昭襄王按了一个“不服从命令”的罪名,还赐剑让他自刎。最后白起仰天长啸不懂自己犯了什么错,竟然落到如此下场。不过这就是君和臣的区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除非是臣动手反抗,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难了。
九月天气,秋高气爽。
就在长平之战结束8个月后,秦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由于秦国第一名将白起患病,秦昭襄王改由五大夫王陵率部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或许是因为王陵的能力不够,或许是赵国迅速恢复了实力,总之,王陵这次进攻屡战屡败,还损失了五名校尉。秦昭襄王很失望。
就在这时候,白起病愈了。
秦昭襄王很高兴,打算派白起代替王陵,指挥秦军攻打邯郸。
意外的是,白起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他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白起的意思是,邯郸并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诸侯国早就怨恨秦国,他们的援兵很快就会到。而秦军虽然在长平之战中战胜了赵国,可自己也死伤过半,国库也空虚了。秦军如果一定要劳师动众、爬山涉水攻打邯郸,在赵国军队和诸侯国的里应外合下,必定会吃败仗的。
在很多人看来,白起这次拒绝率军攻打赵国,是因为上次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草率停战罢兵闹情绪,其实并不是。
白起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与赵国军队多次交手,知道这支军队的实力,并不比秦军弱很多。就以长平之战而言,如果不是赵王中了范雎的离间计,让“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了老将廉颇,长平之战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
在白起看来,就应该在长平之战后,趁赵国伤亡惨重、人心涣散,一鼓作气攻打赵国都城。而现在,赵国恢复了元气,又重新启用老将廉颇,在邯郸部署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且获得了诸侯国的响应,此次再贸然前去攻打,不仅无法取得胜利,还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白起分析得很有道理,可秦昭襄王根本就不听。他固执地认为,白起就是在跟他闹情绪。于是,亲自去请白起出马。没想到,白起依然拒绝了。他掏心掏肺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
秦昭襄王无话回答,转身离去。
为了避免秦昭襄王继续派他率部出征,白起无奈之下,只好再次称病。这样以来,秦昭襄王无计可施了。他只好以长平之战中白起的副将王龁代替王陵,前去攻打邯郸。
结果真如白起所预料那样,在赵国老将廉颇的坚强防守下,王龁率秦军将邯郸围住了17个月之久,始终无法攻进一兵一卒。随后,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率数十万援军赶到,里应外合将秦军击败。
这下尴尬了。秦昭襄王恼羞成怒,对白起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要求他不管有没有病,都必须马上出任秦国将军。毫无疑问,此时,秦昭襄王已经起了杀心。
然而,白起依然我行我素,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
秦昭襄王最后一次派范雎去请白起。范雎与白起之间的关系不好,秦昭襄王一定有所耳闻。他让范雎去请白起,实际上就是将白起送上了死路。果然,范雎回来报告,添油加醋地说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到此,白起就死定了。不久,秦昭襄王免除了白起一切职务,让他到阴密军中报到。途中,派使者追上去,令他自裁。
白起临死前潘然醒悟:“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随后挥剑自杀。
秦昭襄王在尚未灭掉六国的关键时候,杀掉手下第一名将白起,显然是一着臭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白起功劳太大,所谓“功高不赏”,已经到了无法再进行赏赐的地步了。
白起出身不过是一名普通士兵。40年征战杀伐,累累战功让他成为秦国第一名将,封爵武安君。这差不多是一个军人最高的荣誉了。下一步再赏赐什么呢?恐怕整个秦国都不够赏赐了。
所以,秦昭襄王一边依赖白起继续为他南征北战,一边又忌讳他军功太大。当白起已经撂挑子,表明不会为自己南征北战后,秦昭襄王就别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