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币”是什么?如何理解宋朝给西夏和辽国岁币?
时间:2018-10-25 08:14:27 阅读:(377)
“岁币”是一种特有时代的特有称呼,专门用来指宋朝时期,地方向朝廷缴纳的钱物,但同时还有宋王朝给异族缴纳的钱物。地方给朝廷,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宋王朝还要给其他国家民族缴纳岁币?人们总说宋朝弱,难道是因为宋朝还要做这样一种让人感觉很屈辱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宋朝缴纳岁币这件事?
1、基本情况。首先是北宋南宋两个阶段,进贡对象是辽国、西夏、金国三个国家。北宋初期澶渊之盟确定给辽国的岁币银绢三十万,后来增加到银绢五十万;北宋给西夏的岁币是二十五五千;北宋末期和金结盟攻打辽国,把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也是银绢五十万,后来买燕京一年增加一百万铜钱,合计银绢铜钱一百五十万。南宋时期给金国银绢四十万到六十万不等。南宋在金国灭亡后想继续向蒙古称臣,结果人家蒙古不要,直接消灭了南宋。
2、岁币对宋朝财政压力有多大。宋朝财政收入说法不一,按较少数字计算,北宋峰值约1200万两,平均500万—600万两;南宋峰值约500万两,平均约300万两。因此,北宋给辽国岁币,占财政收入的5%—10%;给西夏岁币,占财政收入5%;给金国岁币占财政收入约30%。合计北宋岁币占财政收入5%—35%,初期无压力,后期压力巨大。南宋给金国岁币,占财政收入13%—20%,压力一直较大。
3、北宋初期,给辽国的岁币有必要。当时北宋岁币只有辽国一家,辽国国力强于北宋,且有燕云十六州战略优势,用5%财政收入换来宋辽百年和平是合算的。尤其是双方贸易差距较大,北宋在对辽贸易中获利较多,弥补了岁币的损失。辽国立国已久,锐气已失,不必担心辽国大举入侵。后来与辽国的多年和平,彻底使辽国中国化了,但这个桃子被女真人摘走了。
4、北宋中期,给西夏岁币是错误的。西夏国力弱小,野蛮落后,没有力量全面入侵中原,本来是北宋改革军制、振奋革新的最好对手,也是获得养马地扭转对辽战略劣势的最好机会。但北宋以文制武过于严格,纵容了西夏的发展,该打不打,反而用钱买平安,也就是西夏太弱了,否则靖康之耻会提前。如果打赢了西夏,对辽国岁币也不会增长,会始终维持在5%的低水平上。
5、北宋后期,给金国岁币是错误的。联金灭辽本来就是一步臭棋,灭辽过程把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上层愚蠢的缺陷又暴露无遗,且对金国大举入侵毫无准备,以为花钱就能买到平安。实际上给不给钱都是一个结果,一百五十万岁币仅仅买来了几年时间,还纵容了金国的野心。
6、南宋时期,给金国岁币初期必要,后期错误。南宋初期,既然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开始花钱买时间是可行的,然后举国坚决抵抗,南宋局面必定不同。这里就要说投降派的心理了,赵构不敢打,南人不想打。赵构是怕打输了丢掉皇位,南人是因为怕损失利益。因为岁币数量有限,对南方富豪高官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一旦开战,南方利益集团要支出更多。不想后来又出来个蒙古,不要岁币,只要征服,南宋竹篮打水。总之,宋朝时期,南方逐渐经济发展,南人也逐渐进入朝堂高层。宋初南人不得为相,是否是考虑南人利益第一的思维局限就不可知了。南宋灭亡,南人是投降派主流,利益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