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和亲和宋朝的岁币,哪个更耻辱
时间:2018-11-21 11:32:01 阅读:(446)
自古以来,中原统治地区经常面临着与外族之间的关系,有些朝代很强硬,也有底气,但是也有一些时候不得不低头。汉朝时期就采取了和亲的政策,远嫁了很多“公主”,而宋朝时期就是出钱,被称为“岁币”。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还是有些耻辱的,因为打不过,所以不得不这样做,那么这两种办法相比之下,哪一种更显得耻辱一些呢?
喜欢和平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可是也正因如此,和平才变得弥足珍贵,得之不易,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历朝历代换取和平的方式,比如我们大汉王朝换取和平的方式是议和靠公主出嫁联姻,而宋朝为求和平采用的方式则是议和全靠钞票购买,那么这两种方式到底孰优孰劣?
1.为了弄清这两种议和方式,我们需要做一个对比,先看汉朝议和,即和亲的情况。一般说起和亲,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是不大光彩的外交手段,因为毕竟是我们拿着自己的公主嫁给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老板,以换取对方不再军事骚扰我们,以此而得和平。可是在古代史上,和亲真的都是如此屈辱吗?
著名的历史学家崔明德曾经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一史学著作中,根据和亲的目的和质,把和亲分了7大类,分别为:安抚型、同盟型、政权型、互惠型、发展关系型、巩固联盟型、政治联盟型。不过崔明德在书中明确指出了汉朝的和亲质属于第一大类,主要是安抚为目的之安抚型。
2.根据目前有史记载的数据来看,汉朝为了安抚对方,一共远嫁出了十几位公主,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3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汉朝给匈奴送去的公主多达12位之多(或者比这个还多,具体数据需要翻阅更细微的史料),这12位分别是:
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76年,共有3位公主嫁给了一个人,即冒顿单于。那么这个冒顿单于到底是何许人?竟然有如此威力,能够迫使汉朝把三个公主都嫁给他呢?这个如果看了历史的话,还真得说,汉朝嫁公主换和平,实在是为形势所迫。冒顿单于生于公元234年,比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大20岁左右。当刘邦在中原地区开拓事业,最终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时候,这冒顿单于人家也没闲着。冒顿单于在公元前209年杀掉自己的老爹自立,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霸业之路,此后统兵先后攻打征服了楼兰等20多个少数民族部落,而冒顿单于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北方草原的霸主,手里有一支所向无敌的精锐骑兵,数量高达三十万。
在公元前200年,发生的那场白登之战,虽然刘邦最后在陈平的谋略之下,侥幸逃出了冒顿单于的大军包围,但是却让刘邦对强大的匈奴之兵心有余悸,于是此后为了长久的和平,刘邦派遣使臣刘敬到匈奴那里谈判,以和亲为手段,建立互不侵犯的盟约。此后汉朝皇族远嫁一位公主给冒顿单于。
此后到了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刘盈时期,因为冒顿单于的大军不断侵扰,不得不再次以和亲为手段换和平,再次选一个皇族公主远嫁冒顿单于。到公元前176年,此时的冒顿单于已经老迈,再过两年他就会死掉,可是匈奴大军对汉地的侵扰再次令汉朝不安起来,不得已汉文帝再次走老路,选一皇族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终于挂了,可是他虽然挂了,他的继位者老上单于不但继承了老爹的牛气哄哄的基因,是一个强主,而且还踩着老爹冒顿单于的路子继续把匈奴的实力推向更强大,因此汉朝的和亲之路还没有结束。公元前174年,汉文帝选一公主嫁给老上单于。公元前162年,汉文帝再选一个公主嫁老上单于,这一点很意外,因为再过两年,即公元前160年,老上单于就会死掉。跟他老爹冒顿单于的情况一样,都是娶汉朝公主两年后去世。也许是巧合,抑或是天意。
不过冒顿单于这个家族血脉还真是强大,老子英雄不但儿好汉,孙子也很好汉,老上单于死后,其子也就是冒顿单于的孙子军臣单于继位,此人在位35年,对汉朝的影响很大,前后共接受了4位汉朝皇族公主做老婆,分别是公元前160年汉文帝选一公主嫁给军臣单于;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52年,汉景帝先后选2位公主嫁给军臣单于;公元前140年,被称之为汉武大帝的汉武帝选一公主嫁给君臣单于。
此后,汉朝还远嫁了三位公主,分别为细柳公主、解忧公主,以及古代史上最有名的和亲公主王昭君。细柳公主是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8年远嫁乌孙昆莫猎骄靡。解忧公主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在公元前103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与乌孙的联盟,汉武帝就搞和亲政策,把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岑陬。王昭君是在公元前33年,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促进汉朝的稳定和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根据粗略史料来看,汉朝为求和平以和亲方式,先后给匈奴等少数民族送去了十几位公主。可是反观宋朝,虽然在武功上似乎跟汉朝不在一个档次,无论从疆域还是国家的军事实力来看,两宋都不能跟汉朝相比。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宋朝没有把自己的皇家公主送去换和平的。可是尽管如此,宋朝也并没有因此而让人刮目相看,反而令人感到十分软弱和同情。这大概跟宋朝换取和平的方式有关,汉朝靠女人,宋朝则是靠钞票。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汉朝更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所以对女人似乎并不是太在乎,而宋朝则像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大财主,所以对金钱并不是很在乎,似乎在宋看来,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犯不着把自己的千金送到敌人那里受蹂躏之苦。
4.在两宋,前后共有大约5次议和,不过议和的筹码都是钞票,双方更像是在谈一桩大生意,不管敌方如何狮子大开口,宋朝方面基本都能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的经济实力如同汉武帝时期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是宋朝的军事力量确实不是金辽等国的对手,花钱消灾换和平是最省心的办法。
宋朝共发生5次议和,北宋2次,南宋3次,具体情况分别如下:
北宋这两次是庆历和议和宣和和议,庆历和议的双方是北宋和西夏,条件是北宋给西夏7万两银、15万匹绢、3万斤茶叶,除此之外,在节庆之日,另赐西夏2.2万两银、2.3万匹绢、1万斤茶叶。不过这个数字相比宋仁宗时期的国库收入,不过是九牛一毛。再说宣和和议,宣和和议发生的时间,北宋已经日薄西山,马上就要灭亡了,所以这一次和议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无非是稍微拖延了一下灭亡的时间而已。
接着我们看南宋时期的3次议和,分别为绍兴和议、嘉定和议和隆兴和议。绍兴和议的双方是南宋和金国,和议的经济条件是南宋每年向金国送岁贡25万两银、25匹绢。这个数据比北宋时期,已是不可同日而语,银两数额犯了三倍。
嘉定和议的双方依然是南宋和金,议和的条件比绍兴和议更甚,或者说更丧权辱国丢面子。本来是花钱消灾,捎带也能挽回点面子,可是这一回倒好,花了钱,虽然消了战争之灾,但是这面子可以说是颜面扫地。南宋先是给金支付战争赔款300万两银,然后每年支付岁币为30万两银和30万匹绢,数额比绍兴和议时期多了整整5万,这个数额相当于北宋庆历和议时期支付西夏的全额了。
隆兴和议的双方还是南宋和金,不过这次议和倒是南宋三次议和中成果最好的一次。在公元1161年,金国完颜亮兵分四路攻打南宋,可是金军打到采石矶时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啃不动了,这块硬骨头就是南宋名臣虞允文,在虞允文的统领下,宋军以1万5千之众完败金兵15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史称采石大捷。之后,完颜亮因失败恼羞成怒,失去理智下死令渡江而战,结果引起部将哗变,完颜亮被杀。而金国方面新称帝的完颜雍忙于收拾残局,无力外用,忙派遣使臣来跟南宋和谈。宋朝方面也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还想借采石矶大捷对金国采取强硬措施,以武力对待,结果搞了一个隆兴北伐,却因将领不和以失败告终。
5.此外,还有南宋主和派密通金国,提示其以武力威胁南宋就范,金国方面会意,立即调集大军逼近长江,南宋方面见此,方才把和谈再次摆上桌面,和谈的结果是南宋每年给金国20万两银、20万匹绢。比绍兴和议少5万,比嘉定和议少10万,算是南宋时期最成功的一次议和。另外隆兴和议维持的和平时间也比较长,长达40年,这40年对于南宋和金国都至关重要,因为这40年,南宋和金各自出现了一个圣主明君,南宋为宋孝宗,他有乾淳之治;而金国则有金世宗,被后世史家誉为“小尧舜”。
结语:总的来说,汉朝整体军事实力比宋朝强大,但是面对强大的匈奴,汉朝也很头疼,为了谋求长远的和平发展,以嫁公主联姻的方式求得和平,有效果,但是都不能确保太长远。可是这个方式,却没有令汉王朝丢脸,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汉朝在求取和平的方式上似乎有点弱,毕竟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敌人,可是汉朝失去的只是几个女人,却保住了自己的国家,同时也没有亡国于敌人。反看宋朝就不同了,虽然没有拿自己的公主做工具换和平,而是拿钞票买和平,但是宋朝却最终没有靠钞票买来永久的和平,而是花了很多钱后,还是被敌人给灭了,这大概是宋朝令人瞧不上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