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怎么用人的?剖析汉武帝的用人哲学
时间:2019-06-20 16:04:16 阅读:(236)
在汉朝刚开国的那段时间里,由于连年的征战,实际国力其实非常的虚弱,据说当时皇帝出行的时候连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凑不齐,可想有多虚弱。因此汉朝的前几位皇帝一直奉行的是休养生息的利民国策。经过了70多年的勤政积累,到汉武帝上位的时候国库已经是非常充实了,长安的马达到了40万之多。
兵强马壮,还有粮饷。年少气盛的汉武帝雄心勃勃,不仅想打败不停来犯的匈奴,还想做一个万邦来朝的皇帝。人力有时穷,想要完成这样庞大的目标,肯定需要借助各种人才去一步步实现。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草莽,汉初的时候一直奉行着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种宽松的思想已经演变成了惰。朝廷上的官员大都尸位素餐,反倒地方诸侯豪强很积极的兼并土地,颇有几分尾大不掉的趋势。
攘外必先安内,汉武帝重用的第一种人就是执行力强的人。窦太后去世后,终于掌握大权的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试图用法治来削减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一步步削弱地方豪强贵戚。
遭受打压的地方豪强极力反抗,执行力低的官吏很难把汉武帝的命令实施下去。只说不干,再好的计划都只是空想。汉武帝培养提拔了一大批执行力强的人,去严格实施自己制定的法律。比如张汤这个有名的酷吏,一生参与无数大案,办事的时候毫不手软。
汉武帝在瓦解诸侯国平定内部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寻找第二种人,战斗力强的人,也就是能帮他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人才。汉武帝时期非常重视武将的培养,他爱惜将才,有功重赏,有罪轻罚。
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汉武帝派公孙敖,李广,卫青等人率兵分四路反击。其中公孙敖败亡了七千多士兵,事后汉武帝只是将他贬成平民,让他把作战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将领。
李广被俘虏后逃了回来,对于这样的败军之将汉武帝都没有直接诛杀,也只是贬成平民,等到再次作战的时候,又重新启用委以重任。
四路军队,两路败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率领一万骑兵,凭着冷静果断的素养,深入敌军直捣黄龙,带着700多俘虏凯旋而归。严格来说卫青这场胜利并不算大胜,只是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首胜。但是汉武帝却直接册封卫青为关内侯,为后来的人树立了一个典范。只要立功,就能得到册封。
《孙子兵法》中曾提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打仗就是打钱,后勤得不到保障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汉武帝还重视的第三种人,懂得安排资源的人,在当时主要是财政方面的大臣。
善于安排资源的人,能够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公元前120年,汉朝因为连年征战导致财政亏空。商人出身的桑弘羊因为善于算计经济问题,在盐铁官营规划中负责"计算"和"言利"。由于表现突出,汉武帝破格提拔桑弘羊为大农丞。随后桑弘羊逐渐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可以说汉武帝后期能够向其他国家展示汉朝的国富民强,跟桑弘羊的付出有很大关系。汉武帝在位期间一直重用桑弘羊,临终托孤让他作为辅政大臣辅佐以后的新皇。
汉武帝端坐深宫,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全靠知人善任,不断挖掘各方人才,借用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标,让大汉王朝变得那么强大。时代变迁,今后的社会分工或将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将成为机器中的一个小齿轮,懂得借力跃迁,才能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