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召虎是谁?曹丕为何把张辽比作召虎?
时间:2019-06-26 15:26:41 阅读:(85)
魏文帝曹丕称张辽“此亦古之召虎也”,这个召虎究竟是谁呢?实际上召虎是周朝时期召国的君主召穆公。当时周厉王行事暴虐,引发各国暴动,召穆公把太子藏在自己家中,并且用自己的孩子替太子逃脱死刑。周厉王死后,太子周宣王继位,周宣王为了报答召穆公于是将他重用,史称周少共和。张辽一介武将,他和召虎究竟有何相似之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召虎是谁?
召虎(召伯虎),姓姬,名为虎。全称应该是召穆公姬虎,召虎算是简称。他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召公,召公曾经和周公辅佐周成王和周康王,分陕而治,开创了辉煌的成康之治。
作为召公的后人,召虎也非常杰出。他的具体生年没有记载,在周厉王执政时期,他的父亲召幽伯去世,召虎继承了封爵,是为召穆公。当时周厉王的统治极其残暴不仁,诸侯非常不满,引发了“国人暴动”事件。结果在公元前843年,诸侯军攻至国都镐京,周厉王的军队战败,周厉王仓皇逃走。诸侯军围攻帝都,没有抓住周厉王,转而向借助抓住太子,将其杀掉,以泄愤。
但是太子姬静被召虎悄悄藏入家中,保护了起来。诸侯军转而围住召虎家,要求召虎交出太子。召虎为了保护太子,只好交出自己的儿子来顶替。结果召虎之子被杀,太子姬静存活。
召虎如此行事,从个人伦理上来讲,有点残忍。但是以君臣之道来论,在古代,却是备受推崇,乃忠臣之楷模。不管怎样,召虎这件事,在政治上是成功的。周厉王死前和周宣王继位前的14年左右的真空期,朝臣推举周定公和召虎共同代天子执政,维护周王朝的行政运转和王朝稳定,史称“共和行政”。
从这一点来看,召虎之稳定王朝之功是巨大的。不过曹丕拿召虎比喻张辽,大概并非指这一点,而是指召虎受周宣王之命,统兵平定淮夷。所谓淮夷,一般史料认为其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土著民族,从属于东夷大郡族。这与张辽击溃孙权、威慑东吴之功,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既然召虎如此杰出,曹丕能拿召虎比喻张辽,那么张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张辽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时期,武将如群星灿烂,但总的来看,各有特点,比如吕布以勇武著称、关羽以忠义著称,等等。但是基本上,个个都有自己明显的缺点,比如吕布虽勇武,却常怀妇人之仁;比如张飞虽敬爱知识分子,但对底层士兵却很残暴,动辄鞭打;再比如关羽虽爱护士卒,但却瞧不上士大夫,跟张飞刚好相反。然定要寻一完美之将,那必然是曹魏之张辽。
张辽的完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会做人:能隐忍、顾大局、讲情义。
能隐忍主要体现在投曹操之前。
最初,张辽和吕布同到丁原帐下效力,被丁原重用的原因也基本一样,都是武力过人,得到赏识,吕布为主簿,张辽为从事。虽然前期,尤其是转投曹操之前,张辽一直处于比较低调的状态。但其为人,与吕布之不同,还是比较明显的。
吕布重利轻义,为了董卓暗中相赠的黄金不惜手刃旧主丁原。此事,以张辽的格是做不来的。张辽接受大将军何进的差遣到河北征兵回来时,何进已经被诛杀,张辽无奈,为了自己和自己亲手招来的上千士兵,他只好依附已经控制洛阳的董卓,以待时机。
后来董卓被吕布和王允合谋处死,这件事历来都在谈诛杀的机巧,却没人在意诛杀背后的深因,表面看是吕布和董卓的矛盾,实际上是两个兵团之间的矛盾。
丁原被杀,其兵力被董卓收编,但是并州兵团时常遭到凉州兵团的欺负,这两股兵力在情感上一直是敌对的,而吕布作为并州兵团的代表人,他也受到凉州将领的挤兑。实际上,这才是吕布决心配合王允手刃董卓的根由。作为并州兵团的二号人物张辽,在保护并州兵团和反抗凉州兵团上,应该也是暗中使力很多的人物。
董卓死后,张辽依附吕布。但是吕布并非好领导,对部将猜忌,使得高顺等将领不能施展才能。吕布的麾下将领也有叛乱的,但是张辽一直处于隐形的沉默状态,不显山不露水。从这种隐秘的表现来看,张辽应该是一个非常善于隐忍的人。
顾大局主要表现在投曹操后的合肥之战。
曹操西征汉中的时候,留在合肥的守将有三员,分别是张辽、李典和乐进。但是意外的是,这三人的私人关系很不好,最要命的是张辽和李典还有私仇。当孙权十万大军来攻之际,张辽以大局为重,主动找李典和乐进按照曹操的意思商量对策,张辽顾全大局的行为得到赢得李典和乐进的配合。最终在他们齐心协力配合之下,击破孙权大军,取得全面胜利。
讲情义主要表现在对待关羽的一事上。
刘备兵败带着张飞等逃到袁绍那里,关羽孤军不敌,被曹操俘虏,不得已关羽只得投降曹操。不过关羽此投降,是暂时的苟活,并非真心的归投。
其实这一点,曹操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曹操知道关羽和张辽是好朋友,于是就派张辽去做关羽的思想工作,希望能够把关羽彻底劝降真心归附。
这事,其实很难办的。曹操是主公,关羽是朋友。曹操交办的任务,完不成是很不好说的,但关羽是朋友,而且关羽表明自己只忠于刘备一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开展劝降的工作呢?因此,这是两头为难的事,但张辽却做好了,不仅让曹操满意,还没有伤害他和关羽之间的情义。
张辽得知关羽的忠刘之心后,便没有再谈归附的事。但在他回去给曹操汇报工作的时候,又担心如实告知说关羽只忠刘备一人不肯投降、曹操动怒杀了关羽。这时,为了保护朋友,也同样忠于自己的主公,张辽的话术真值得学习,他对曹操说:
“主公,是如父之君,关羽,是如兄弟。”
曹操便知道了张辽劝降的结果,不再强迫。最终关羽能够活着离开曹营,回到刘备身边,除了曹操的明主之胸怀外,张辽在其中所做的工作绝对是不可轻视的。这事体现了张辽的重情讲义。
第二个方面是作战勇敢,战功卓著。
张辽自归附曹操之后,其战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白狼山之战,曹操带着少量的先锋部队来到白狼山,以便早日了解前方的地形,主力部队还在后面。恰在此时,忽然遭遇乌桓单于蹋顿所率领的骑兵主力军。曹军看着对面乌压压一片十余万骑兵(实际上兵败后投降者高达二十余万),个个是惊恐万分,大家都建议固守,以待后方主力军。唯有张辽坚决反对,他认为应趁敌军阵势不稳,果断出击,若等敌人稳住阵脚,则凶多吉少。
曹操认为张辽言之有理,果断把军队的指挥权全权交给张辽,有不听号令者斩首。曹操果然是雄主,有胆魄,也有胸怀和气度。张辽遇曹操,是曹操的幸运,更是张辽的幸运。张辽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后,率军突击敌军。
史载“蹋顿又骁武”,统御如此之众的大军,曹军感到震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意外的是,踏顿遇见了张辽,便是克星。张辽率军忽然发动猛攻,更可怕的是张辽竟然冲过去阵斩了对方的老大踏顿。老大被杀,全军震恐,顿时就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了。《三国志·武帝纪》对这一次战役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第三个方面是老年带病立战功,病逝军中,善始善终。
三国时期,战功很高的武将很多,比如关羽张飞,但是能够善始善终的武将却不多,可张辽却做到了。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对张辽更加看重。比如一次张辽得了重病,曹丕亲自派御医去给张辽医病,其频繁的程度已经达到上一波御医尚未回来,下一波御医已经前往,故此竟发生了御医在路上不断相遇的情况。
公元222年,张辽尚未病愈,孙权背叛曹魏,向曹魏用兵。曹丕令张辽和曹休御敌,结果孙权听说张辽来了,心里十分害怕。后孙权之将吕范等率兵夜袭,结果又被张辽击溃,缴获舟船兵器无数。
此战之后,张辽病情加重,不久去世。张辽之死,可以说是一个武将的最好死法,他以辉煌的沙场胜利落幕。
第三、召虎和张辽之对比。
从政治层面来讲,召虎之功是张辽不能比的,毕竟召虎有保护太子姬静、以及长达14年的“周召共和”成绩。但是在从军事成就来看,张辽又是远远高过召虎的。召虎之军事成绩仅一个平定淮夷,而张辽之成绩则是累累战功,对曹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位列五子之首,是当之无愧。此外,张辽不仅个人作战勇猛,还比较善于统兵,可以说是勇谋兼备之良将,正如曹操对张辽的评价:“武力既弘,计略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