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皇帝姓姬,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么?
时间:2019-07-02 11:05:04 阅读:(215)
虽然说“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时期才开始使用的,用在这里并不准确,但是这里也只是取其意,周朝称天子,夏商两朝大约是“王”。周朝我们知道,姬发建立周朝,周天子姓姬,那么在这之前更久远的夏商两朝的大王呢?夏桀和商纣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暴君,抛开历史上他们到底是不是暴君不谈,你知道他们都姓什么吗?
以秦朝为分界线,秦朝以前的王朝,被称之为先秦,关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我们如今能够确认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再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则是不能称之为王朝;而这三个王朝中,周朝相对来说更为世人所知一点;周朝皇帝的姓氏,在如今看来也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姓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也就是说,周皇室是姬姓。
姬姓始于黄帝,虽然现在都称之为轩辕黄帝,但其实黄帝是姓姬的,据《国语·晋语》所记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所以黄帝的完整名字应该是姬轩辕。而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又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而周文王姬昌,就是黄帝姬轩辕的第十八世孙;但西周政权的建立,应该是始于姬刘(又叫公刘,公为尊称)时期,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帝喾之子。弃爱好耕作务农,观察土地特点,适合谷物生长的就种上谷物,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此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舜帝时,将弃封在邰地,称为“后稷”。
后稷之子继续担任主管农业之职,即公刘的祖父不窋。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太康废弃农官,不注重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不窋死后,他的儿子、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死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能,因长武县有三水相拥,风水极好,并在此落脚创建豳国部落;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
之后,部落不断扩大,到商末时期,由于周文王姬昌的励精图治,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子牙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邘国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后周武王尊姜子牙为“师尚父”,统筹周国的军事,最终,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武王成功消灭商纣王,建立周朝。时至今日,姬姓虽然比较冷门,但尚有54万。
再来看看被周朝所灭的商朝;商朝的建立者被称之为商汤,即成汤,商汤子姓,名履,所以他的名字应该叫子履才对。子姓的始祖应该是契(子契),子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兄。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族”,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
而商汤是子契的第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韦、顾、昆吾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而我们所熟知的商末“暴君”商纣王,都知道他叫帝辛,其实帝辛应该是他的帝号,他的真名应该叫子受,但商纣王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商纣王身死,商朝灭亡。如今在云南永胜县西南还有四五千户约三万人的“子”姓人家。
最后再来看看夏朝,夏朝起源于禹,而建立者却是禹的儿子启;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而禹,本姓姒,名文命,所以他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姒文命才对。
姒姓乃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夏朝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但由于姒姓后来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所以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两千人。
再扩展一下,其实秦始皇并不是姓秦,而是嬴姓,赵氏,名政,所以又叫嬴政(或赵政),而时至今日,嬴姓人口,也就四千左右了。先秦时期,有姓那可是极为尊贵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姓氏的;但在汉之后,各种分化的姓氏崛起,导致上古八大姓逐渐的没落,其中也就姜姓人口最多罢了,但这姜姓,有多少是真正上古八大姓中姜氏的后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