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真的有造反之心吗?若是真的造反了,韩信能取得天下吗?
时间:2019-07-16 15:04:23 阅读:(391)
刘邦以布衣身份起家,建立起了大汉王朝。在一统天下之后,为了保证刘氏江山稳固,为子孙后代的皇权继承扫除障碍,于是决定开始诛杀那些蠢蠢欲动的人,而韩信也是其中的牺牲品之一。说起韩信就很熟悉了,被后世称之为“兵仙”,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他真的造反,到底能不能得到江山呢?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韩信出身贫寒,他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年轻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因而有了“乞食漂母”的典故。被屠夫羞辱从胯下钻过去,便有了著名的“胯下之辱”。
秦末乱世之中,人人自危,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遇,他如雄鹰一样敏锐的目光在乱世中寻找机会。
当项梁渡过淮河北上的时候,身无分文的韩信便去投奔于他。可惜项伯并没有发现他的才能,韩信只能在其帐下做一名无名小卒。
项梁兵败被杀之后,又归附于项羽,在项羽的帐下依然不被赏识,只能做一名地位低下的郎中。他屡次寻找机会接近项羽并向他贡献良策,无奈人微言轻,项羽根本不予采纳。
项羽的骄傲自大令韩信倍感失望,当他看到刘邦被项羽流放到巴蜀的不毛之地之后,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转而逃离项羽归顺了刘邦。
然而,投了刘邦之后的韩信,仍然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只能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有一次因犯了法,要被问斩,幸被夏侯婴发现他的言行举止有异于常人,将他报告给刘邦。
刘邦这才封他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仓。刚开始时,韩信也是诚诚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令刘邦注意到他。然而在刘邦看来,这韩信除了管理粮仓还有点儿本领之外,并没有觉得他还有什么特殊才能。
其实,当韩信正在找好老板、好工作的时候,刘邦也正在找好员工——当时刘邦也是在心急如焚的寻找能挑大梁,能使汉军走出困境之人。因为这巴蜀之地的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已经有十多个将领受不了这苦,都陆陆续续地逃跑了。
此时的韩信觉得在刘邦帐下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早已心灰意冷,于是也寻个机会逃跑了。
但是,此时有一个人把韩信追了回来,这个人就是萧何。
估计这个萧何也是暗中观察了这韩信很长一段时间了,要不然也不可能发现他是一个军事天才而演绎出一段 “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传奇佳话。
回顾韩信的才华被发掘的过程,具有非常大的偶然,只要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出现了。
所以当刘邦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时,他至少对两个人是心存感激的,一是引荐他的萧何,二是任用他的刘邦。而且,从韩信回报漂母的“赠食之恩”的事情可以看出,他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后来他功成名就之后,有人劝他谋反之时,却最终没有反的原因。
所以,最初的韩信是没有反心的,如果韩信要反,那也是被逼反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真要反,能否取得天下呢?
其实,刘邦经过长久的宣传策略,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当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刘邦所谓的真命天子、天下共主的光辉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的战乱,人民好不容易盼来了久违的和平,早就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那些久经战火摧残的百姓,是不可能再追随韩信造反的了。
还有,刘邦对于韩信这样的功臣,早就有戒备之心,对他也是做足了文章,当天下安定的时候,刘邦马上将韩信的旧部将领要么解甲归田,要么转为文职,使得韩信始终是孤家寡人一个。
垓下之战后,刘邦更是急不可捺地直接闯进韩信的兵营,还没等韩信及手下人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刘邦拿起桌案上的虎符就跑了,遇上这么一个耍流氓的老板,也真是醉了。
刘邦夺帅印的事干的可不是头一次,早在“成皋之战”时,项羽在成皋围住刘邦,刘邦大败,与夏侯婴一起逃出了成皋,而此时的韩信就驻扎在距离刘邦不远的修武,却按兵不动,这让刘邦非常恼怒,于是他就自称是皇帝的使者,跑到韩信的帐中,也是拿起帅印就跑了。(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史记·高祖本纪》)
从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夺取帅印的情况来看,韩信根本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韩信的兵直接就是刘邦的兵,刘邦可以来去自如,这也从侧面说明,韩信对刘邦根本没有反心。
如果韩信有心造反的话,早就应该培植了大量的党羽,是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夺走帅印的。
韩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战前,他会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将敌我双方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才打,所以能做到每战必克。
所以,从韩信对刘邦毫无防备的情况来看,韩信从来都没有反刘邦之心,也根本没有作造反的准备。
同时也说明,如果刘邦在这种情况下逼得韩信造反而打一场亳无准备的战争时,韩信也是注定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