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为什么刘邦不杀他?
时间:2019-08-07 16:34:11 阅读:(347)
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按理说他应该站在项羽这边才对,但是从项羽的角度来说,他却是一个吃里扒外的人,明明在项羽阵营,却屡次帮助刘邦,甚至鸿门宴上面也是项伯给刘邦透露的消息,说项羽要杀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帮助一个外人呢?但也是因此,刘邦最后并没有杀了他,毕竟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跟自己的关系也很好。
楚汉相争,项羽有多次机会制刘邦于死地,如鸿门宴、荥阳之围,除了项羽妇人之仁(韩信语)、张良陈平出谋划策外,另一个人物也很关键,他就是项伯。
其在史上身份比较特殊,是项羽叔父,《史记·项羽本纪》有“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但因为在鸿门宴之前讲了一次义气,结果成了刘邦的“亲家”。双重身份使得其在刘项之间摇摆不定,帮助项羽攻击刘邦,却又把军情出卖给刘邦,还在项羽准备烹煮吕后和刘太公时,成功劝谏住项羽。
那么有一个问题产生了,项伯如此吃里扒外,为什么项羽和刘邦都没有除掉他?
先看项羽,项伯作为叔叔,可是真能坑侄儿啊!其在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立马将军情泄露给了张良,理由是私恩。如此这点还能原谅,那鸿门宴故意阻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有点过分了。
但即便这样项羽也没有杀他,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亲情因素,项羽是叔叔项梁培养长大的,对叔叔辈比较尊敬。其次,项羽估计本来就不想在关内干掉刘邦,失却其贵族气质。
问题在于,刘邦可是个政治老手,当得知曹无伤出卖自己后,鸿门宴回来,就立诛之,但在有天下后,其却没打算清算项氏宗族,包括吃里扒外的项伯,这是什么原因呢?
木旦鸠兹认为,在于两点:首先,项伯的行为一开始有义气的成分。其并不是直接向刘邦出卖军情的,而是从“义气”出发,其本意是让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先逃离险境再说。但张良感念刘邦知遇之恩,不愿弃刘邦而去,便将此事告诉了刘邦。这是项伯未能预料到的,但他又不能弃好友而去,无奈之中,只得默许。可见在刘邦心里,项伯还是有点情义之人,而刘邦最欣赏义气之人了。
其次,项伯确实帮助保护且救助过刘邦。无论鸿门宴的项庄舞剑还是保护刘邦父亲妻子,其真真切切为刘邦谋了利,而刘邦为人也是恩怨分明的,所以才放过了项伯。
正是由于项伯的吃里扒外,项羽屡屡失去杀死刘邦的机会,最终落得乌江自刎。
项伯身为项羽的亲人,为何在鸿门宴的时候偏向刘邦?只能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却不懂政治的人。
项羽进驻关中时,因为刘邦派人守函谷关,导致项羽大怒,派兵夺取了函谷关,又收到刘邦手下司马曹无伤的告密,说是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并且让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为丞相,这让项羽大怒,并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发兵消灭刘邦。
当天晚上,项伯得到项羽第二天要发兵攻打刘邦的消息,连夜快马去见张良,告诉张良项羽第二天的行动,劝张良离开刘邦,为什么项伯要救张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项伯一命,项伯知恩图报,所以说项伯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当天晚上,张良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得跳起来,马上让张良引见项伯,刘邦先是极力讨好项伯,向项伯解释项羽误会自已的原因,后来又当场发挥,准备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因为想拉拢项伯,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让项羽放弃攻打刘邦的军事行动,当时刘邦的势力远远不能和项羽相抗衡。
项伯答应了刘邦,在项羽面前说好话,并让刘邦第二天一大早,去项羽军营赔罪。然后又连夜回到项羽军的营中,向项羽告知此事,从项伯口中说出来的话,项羽至少会相信,项伯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当时就决定,暂时不军事行动,第二天看刘邦的表现。
第二天就是鸿门宴,刘邦一大早,带了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及数百名随从来到项羽的军营,项羽就准备了酒菜来招待刘邦,刘邦在鸿门宴向项羽示弱,并极力向项羽解释,让项羽相信了刘邦没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只是间谍曹无伤的陷害。
于是项羽决定不杀刘邦,但是坐在一边范增却不服气,私下找下项庄舞剑,让项庄找机会杀了刘邦,于是项庄就进来宴席舞剑,这个时候,项伯发现不对劲,就挺身而出,以和项庄共同舞剑为由,挡住项庄可能刺杀刘邦的机会,要知道这个时候,刘邦和项伯可是儿女亲家。
项伯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却完全不懂政治,他没有意识到项羽与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已经成为了政治上的对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对手。而项羽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项羽在意的是刘邦是不是臣服自已,项羽自认为是个项天立地的英雄,是不会干在宴席上杀害刘邦的事,项羽很在意自已的名声,就算是要杀刘邦,也会在战场上,而不是在自已的大营偷偷摸摸的杀。
项羽不杀刘邦的决定,影响了项伯,项伯见项羽如此,而自已又和刘邦是儿女亲家,于是在鸿门宴上就偏向刘邦,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