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如何评价左宗棠? 晚清名将左宗棠简介及名言

时间:2013-10-08 14:19:28   阅读:(433)

  导读:他是为人所熟知的晚清名将,他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他收复了新疆,也参与了洋务运动,她就是晚清名将左宗棠。在左宗棠戎马一生的生涯中,他为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名言激励我们呢?

  左宗棠简介

  左宗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臣,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于1812年11月10日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曾先后担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为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等。

  左宗棠个人履历:

  1832年,左宗棠中举

  1865年,因镇压太平军而升任闽浙总督

  1866年,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并获任陕甘总督

  1867年,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1881年,收复新疆

  1884年6月,任军机大臣

  1885年,病故于福州,享年73岁

  左宗棠名言:

  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左宗棠的一生

  左宗棠,湖南省湘阳县人。他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儒家经传,十九岁求学于湖南名儒贺熙龄,一年后乡试中榜,后投身仕途,官居兵部郎中、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职。他严守御"外患"与除"内忧"的忠君爱民思想,精心求学,积极探求"上慰宸辰,下安百姓,振刷纲纪,济时匡世"的途径,先后参与和指挥了围剿太平军、陕甘捻军及收复新疆等一系列战役,并推动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的一生中,既有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积极一面,又有镇压农民运动的消极一面。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一、初涉宦海

  左宗棠,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十月初七出生于湖南湘阳左家一个下层地主知识分子家庭。他四岁起在家读书,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参加本省乡试,与其兄一同中榜。中榜后不久,他与湘潭一位叫周治端的富家小姐成婚。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志间远大,以为仕途之门己经打开。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胸怀治国抱负的左宗裳离家赴京,参加全国会试。会试定在时年三月初九、十二和十五。由于左宗棠的求学精力大多用于钻研经世致用之学,因而他在僵化的八股考试中难以展示才华。三天考试完毕,左宗棠不幸落榜。此后左宗棠又参加了二次会考,结果仍是名落孙山。连续遭受打击的左宗棠陷入了苦闷之中,为抒发胸中的郁闷,他写下了一系列的诗歌,其中"学之为利我何有"、"蚕己过眠应做茧"等句充分表明了他孤独惆怅的心境。

  科考失败的左宗棠开始潜心研究学问,他以"匡时济世"为求学目标,研读了大量军事及地理学方面的书籍。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一心求学报国的左宗棠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来到安化小淹两江总督陶澍家中教学。在这期间直到出山的十几年时间里,左宗棠的智谋和学问得以大量积累,他在地理学、农学、经济学以及边防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达到高峰。他完善并重新绘制了大清地图,抄录了《畿辅通志》、《西域图志》及各省通志,撰写了《广区田图说》。所有这些成就都为他后来的治军治民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左宗棠蛰伏的十几年里,赏识他才干的胡林翼、陶澍、林则徐等官员一直没有停止对他的推荐与关注。

  首先担起荐才重任的是后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

  最初胡林翼将左宗棠荐给了陶澍。后来林则徐在云贵做总督时,已做贵州知府的胡林翼又将其介绍给林则徐。林则徐对左宗棠的学识早有所闻,便邀其人府谋事,可惜左宗棠那时己受聘于陶家;未能成行。第三次胡林翼又将左宗棠推荐给湖广总督程裔采,但未被录用。之后胡林翼又多次向朝廷举荐。直到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言基的礼聘,成为其帐中谋士。这可算是左宗棠正式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这一年他己年满三十七岁,可谓大器晚成。而胡林翼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官僚,能爱才如斯,实难得也。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五十二岁的胡林翼死于湖北武昌。这时的左宗棠已在对太平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颇受清廷重用。闻此噩耗,他悲痛万分,在祭文中写道:拍公之亡,无与为善。孰拯我穷?孰救我偏?我忧何诉?我喜何告?我苦何怜?我死何吊?伯乐走了,得伯乐举荐者正如日中天?quot;

  二、南征北战

  左宗棠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其迸人张言基帐下不久便得以发挥。那时太平军正围困长沙,左宗棠作为张的主要幕僚,提出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建议,帮助张言基与太平军周旋。在长沙情况越来越危急之时,左宗棠又献上了"河西合围"之计,意在围困和歼灭国城的太平军将士。太平军北上后,左宗棠又帮助张言墓训练兵丁,整饰吏治,深得张言墓的信赖。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左宗棠的政治活动主要局限在湖南。当时湘军主力出省镇压太平军,湖南东部常常受到各地农民起义军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左宗棠在尽力为征战的湘军筹办粮饰、船炮、军械的同时,还要设法同来自各方的武装力量周旋。他的卓越才干终于被清廷认可,就连清廷重臣潘祖荫也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裳。“由此可见此时左宗棠在清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左宗棠始料不及,深感"世网之险"。成丰六年(公元1856年),他忽然被湖广总督奏劾,境遇十分危险。后经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帮助方幸免于难。再次遭受挫折的左宗棠一时心灰意冷,却不料因祸得福。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六月,他奉诏命以四品京堂从曾国藩治军,开始招募"楚军",即后来的左系湘军。左宗棠人生路上一次重大的转机到来了。

  "楚军"组建伊始,便同太平垂几度交手,战绩也还不错,声望一时大增。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一月左宗棠被举荐,接替自给身亡的王有龄就任浙江巡抚,收拾杭州被太平军攻占后的浙江残局。

  这时的左宗棠己成为拥兵自重、名声显赫的一方重臣,与在别人帐下当幕僚时自不可同日而语。挟楚军初战之余威,左宗棠驱兵江浙,充分利用太平军的内乱,在同冶三年(公元1864年)占领杭州及余杭。这一年曾国藩的湘军也攻下天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被镇压下去。左宗棠用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确立了晚清一代名将的地位。

  功成名就的左宗裳第二次征战的战场在陕甘,征战的对象为捻军和回民起义军。

  捻军是与太平军同时代兴起的一股活跃在北方各省的农民武装。太平军起义失败后,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与太平军余部赖文光联合抗请,组成了一文以复兴天国抗清大业为目标的新捻军。新捻军兵分两路:以赖文光余部为主组成的一路为"东捻",而以张宗禹为首。活动在陕西一带的称为"西捻"。左宗棠受命征讨的即是"西捻"。

  率兵入陕后,左宗棠首先研究了捻军的作战特点,然后兵分两路,渡谓水而下。准备大举进攻。令左宗棠想不到的是,西捻军此时却主动让出了烃水西岸地区,转而西进泾阳、咸阳,渡过泾水,在蒲城一带集中。得到消息的左宗裳连忙调整兵力,并亲自赶到泾西,布置好包围圈,想将西捻军一举歼于泾水。在泾水岸边,左宗棠认定捻军"西不能过幢关,北不肯窜北口,非从西路折向东南,别无去路"。于是确定了缩小包围圈、"就地了之"的计划。不料西捻军突然以骑兵猛攻渭北,突破包围圈,进人陕北,并连克安塞、延川等城。与此同时,与西捻军遥相呼应的回民起义军也乘势攻下绥德。接连遭受打击的清廷一时震怒,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捻军"飘忽驰骋,避实就虚","遇官军见不可憾,则望风远行,瞬息数十里;侯官军追及,则又盘旋回折"的作战方针实在难以对付。西捻军的胜利让左宗棠真正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遭到重创的左宗裳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战方略。他和平定东捻军后赶回的李鸿章一起,找到了西捻军没有战略根据地、难以持久作战的弱点。于是一改以往紧跟追击的采办法,转而采用"画河圈地"、逐步缩小包围圈的策略,慢慢夺回战争的主动权。新的战争策略很快见到了效果,同冶七年(公元1868年)六月,以张宗禹乃首的西捻军被请军封锁在冀、鲁边界沿海的狭小地带,最终全军覆没,转战中国北方各省的捻军起义宣告失败。而得胜之后的左宗棠又挥师西下,乘势镇压、招抚了西北的回民起义军。困扰清廷多年的几大"内忧"在左宗棠等人的连年征战中终于被消除,左宗棠也因战功卓著被赏赐加协办大学士衔,后又晋为东阁大学士。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千里荒芜,弥望白骨萸茅,炊烟断绝"的悲凉景象。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灾难制造者之一的左宗棠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三、操办洋务

  作为中国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的左宗裳操办洋务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创立福州船政局。

  早在浙江就任巡抚肘,左宗棠就对西洋的器物产生了兴趣。请军攻占杭州后,他专门派人仿造过轮船,可惜没有成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很早就萌发的洋务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反复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后,他第一次提出学习和仿造近代轮船及火炮,许建议将此定为长远国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他本看加强海防,抵御外侮的目的,开始筹备福州船政局。他的这一想法提出来后,立刻招来一片反对声,就连洋务派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李鸿章就认为造船费用比买船还高,因而主张在外国订造。另外,造船的诸多困难也被一一提及,如船厂择地之难,外国师匠邀约之难,筹集巨款之难等。面对反对之声,左宗棠除力陈雇船、买船受洋人欺侮的事实外,还就人们所提之难分别进行了回答,以消除大家疑虑。在他的全力争取下,同冶五年(公元1866年)六月三日,皇上发布"试造火轮船只系当今应办急务"的上谕,令左宗棠设厂造船。

  船厂的建造工作开始了,左宗棠汲取了上次杭州造船的失败教训,专门聘请德克碑和日意格两个外国人代为监制。在日意格的帮助下,船厂选在下马屋山下。接着他们商定了设局、建厂、造船、驾驶、经费、期限等事项,由日意格请法国总领事白来尼画押担保。于是,日意格、德克碑正式成为福州船政局的负责人,船厂一切事务均由二人承办。在他们的参与下,船厂还订出了五年中制成一百五十匹马力的大轮船十一艘和八十匹马力小轮船五艘的宏伟计划。福州船务局的前途呈现出一片光明。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北方的捻军日益强大起来,皇上忽然调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命他前往西北征剿捻军。临行之前,左宗棠一面加紧布置船厂的有关事宜,一面反复权衡船厂的接办人选。经反复比较,他推荐当时正闲置在家的前江西巡抚沈葆帧担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切安顿妥当,左宗棠赴陕就任。船厂的日常工作交由沈葆帧管理,而左宗棠则遥控指挥。在他们的共同操持下,福州船政局的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船厂因各种原因停办时,已先后成船三十四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三艘二千四百马力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制造的最大军舰。福州船政局以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生存发展以至停办的经历,成为当时洋务运动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离开福州就任陕甘总督后,左宗棠一面加紧清剿农民起义,一面把他的洋务思想也带了过来。到西北之初,他就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兰州制造局是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主要仿造一些铁枪铁炮、后膛枪炮等。最初的目的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生产武器,但在后来摧毁阿古柏统治、收复新疆的战争中,这些武器也让一些民族败类和洋人胆寒。可惜随着伊梨的收回,兰州制造局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停办。这对于中国早期的军事制造业来讲,是个巨大的损失。

  创建兰州制造局的同时,左宗棠还在西北创建兰州织呢局,引进机器治泾,筹备机器采金。他的这些行为使甘肃这个偏远的地区较早地发展起来了一些近代工业。可惜的是,左宗棠的这些工作全都以失败告终,但可以肯定,这不能全怪他。

  四、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晚年的一大壮举,也是他人生乐章中最为辉煌的一篇。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初,中亚浩帘汗国军官阿古柏勾结几个民族败类,侵人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英吉沙、莎东、和田、阿克苏、库东和喀喇沙尔等城,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称"巳达吾来特阿孜"(意为洪福之王)。接着,对新疆垂涎已久的英、俄两国也借机加紧步伐,更加明目张胆地寻求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西部边唾出现危机的消传到北京,朝中一片大乱,因当时我国东部海防也正吃紧,便出现了要塞防还是要海防的争比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重巨主张放弃新疆,把西征之晌作为东南海防之用。此时的左宗棠已年近花甲,但他凭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毅然站了出来,反对放弃新疆。在朝廷关于西北边防问题的讨论中,左宗棠全面阐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国防是一个整体,海防和塞防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他驳斥了李鸿章把西饷用于海防的谬话,并强调塞防现在情况紧急,应优于海防,大力增加经费才对。与此同时,左宗棠还从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出发,指出了失去新疆后的严重后果。听了他的慷慨陈词,清廷最终决定收复新疆。而征战新疆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胆识、魄力和信心俱住的左宗棠身上。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左宗裳被诏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第二年二月十六日,准备已久的左宗棠拨寨兰州。同年五月,从各地调拨的近一百营,约五六万人的队伍聚齐在兰州在左宗棠的作战计划中,首先要拿下乌鲁木齐,接着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北部,最后乘胜南下,一举收复全新疆。按照这一部署,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六月,左宗裳摩下刘锦棠及金顺部进驻阜康,并从那里出发,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及玛纳斯等城,清军初战告捷。

  这一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清军士气大振。可就在这时,英国却以调停人的身份站了出来,称阿古柏愿与中国相解,可作为属国,不必朝贡。左宗棠听到这一荒谬主张,立即予以驳斥,他揭穿了阿古柏"只请为属国,免除朝贡,只字不提归我故土"的险恶用心,并称南疆"地不可弃,兵不可?quot;。南疆的收复之战捉上了议事日程。光绪三年(公元1857年)三月,收复南疆的第二战役正式打响。仅仅几个月时间,左宗棠的军队便攻克了除俄国占领的伊犁之外的南疆所有重镇,新疆重又回到祖国怀抱。

  以后的左宗棠又投入了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之中。后由于各种原因,他征战伊犁的夙愿未能实现。但正是有了他早期军事唯备的威慑,清政府与沙俄就伊犁问题的谈判最后才得以达成了公正的协议。从这点上说,左宗棠在伊犁回归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至此,左宗棠作为一名封建官僚,基本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大业。此后,他虽然也偶有闪光之作,但相比起来,再役如此辉煌过。光绪十一年(公元1865年),清廷不顾全国的反对之声,同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左宗裳闻此消息,肝火上升,愤郁焦烦,病惜逐日加重。同年七月二十七日,悲愤交加的左宗棠不幸死于福州,一代名将就此陨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1qM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