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战役:古代历史上三千人胜百万的昆阳之战
时间:2014-11-29 10:19:17 阅读:(440)
导读:1991年前的农历七月初一(今天农历七月初一),历史上最神奇的以少胜多的大战,在昆明展开。主人公: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昆阳,现河南省叶县,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一次重大的战役让她的名字永载史册,也成为了军事理论的典范,成为了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甚至,成为了一个永远的奇迹。她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以少胜多,比例是多少呢?三千破百万。实际上没那么夸张,昆阳当地驻守的义军加上后来的援军,差不多有两万,而新朝的州郡兵加上当地政府军实际上只有四十多万,号称百万。当然,这比例也足够吓人了,1:20以上了,响当当的赤壁之战,也不到1:5。昆阳之战的双方主角分别是新王朝王莽的兄弟将军大司空王邑侄儿将军大司徒王寻,绿林起义军的王凤王常以及汉军刘秀刘縯兄弟,从这个组合来说,这场战役已经注定是一个充满无数悬念无数奇趣的迷题。
王邑,王莽从弟,以镇压瞿义、刘崇等西汉旧势力的反叛军功而成名,恃才傲物,骄狂专横。王寻,王莽侄子,王莽文人出身,又以外戚夺位,疑心颇重,当他杀了自己几个儿子之后,回过头看看,他王家子孙,能够继承他大业的,已然没几个了,这次,就是专门让他的侄子王寻跟着历练历练。王凤王常自不必说,赤脚的,战前南阳势力的鼓动,让他们相信,此战之后就可以成功穿上名牌鞋,当然,他们后来确实也做到了(“今若破敌,珍珤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后汉书》)。
刘縯,南阳豪杰心中的伯升,苦战宛城,最后,也成为此战重要的心理砝码,同时,他的战局,完全影响和牵制着王邑的战略部署。刘秀,此战真正的主角,最起码史书上是这样说的,三千破百万,说的就是他(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后汉书》)。但是,刘秀,是怎么做到的呢?就算是两万砍四十万,人家站着不动让你砍,也得把你砍到手软。
战前,王莽为了编成对汉军作战的强大部队,征调当时所谓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各州郡均自选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四十多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四月,世祖与王常等别攻颍州,下昆阳、郾、定陵。莽闻之愈恐。遣大司空王邑驰伟至雒阳,与司徒王寻发众郡兵百万,号曰“虎牙五威兵”,平定山东。得颛封爵,政决于邑,除用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术者,各持图书,受器械,备军吏。倾府库以遣邑,多赍珍宝、猛兽,欲视饶富,用怖山东。邑至雒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余在道不绝,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汉书》)。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统帅王邑立即下令围攻昆阳。当时,大多数政府军的统领都不建议强攻昆阳,她太小了,小到不足以影响义军的部署,攻击刘縯,替宛城解困才是正道。王邑豪称,“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 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属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不许。——《汉书》)。我估计当时王邑有围点打援的想法,但后来感觉不是,他对于战局的盲点太多了,或者说有太多致命的威胁他没有注意到,这是情势使然,也是他的格使然。注意我摘录的最后一句,城中请降,不许。王邑已经狂傲到非战不可的地步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王邑一定是个只读兵书不看哲学的家伙,要知道,在当时,人们的心理暗示是相当严重的,一句“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就足以掀起滔天巨浪,一句“刑楚当兴,李氏为辅”的谶语,就拜侍中掌牧大夫李棽为大将军、扬州牧,赐名圣,使将兵奋击王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才。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兵法》
至于后来,基本上就是顺理成章了。我想该把种种因素列举出来,再简单地进行一点自己不成熟的评论,希望可以从史书里找寻一点奇迹诞生的蛛丝马迹。
一、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后汉书》。这段儿,《后汉书》有,《汉书》没有,《后汉书》是在光武帝纪里面,前后内容跟《汉书》王莽传基本一致,就这段儿不同,为什么这样,相信我不说,大家都明白。占卦曰:“云如坏山,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不过,据《后汉书》记载,这是发生在王邑围城开始的时候,一开始,吏士就皆厌伏,王大司空,您的工作难度,真不小啊。
二、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后汉书》。直到这儿,我都认为王邑是围点打援,诱敌深入,但是很奇怪,刘秀不是白痴,他应该明白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连胜,需得有连胜的道理,千余步骑几次对战数千,每次都赢,每次都能斩首数十以上,在这样的连胜下,刘秀还敢于遂前,为什么?于是我查阅了下相关资料,主要针对他的诸部,更始朝偏将军刘秀的诸部,邓晨、邓奉、任光、臧宫、刘隆、王霸、傅俊、马武……其中,任光、臧宫、刘隆、王霸、傅俊、马武六位,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这可都是星宿下凡的大将军。邓晨,刘秀的姐夫,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不多,但从他对刘秀的评价来说,相信他有着非同一般的眼光。邓奉,少时文武出众,与邓禹并称邓氏双壁。每次看到他的名字,我都想起奉先,邓奉的英武,应该不输吕布,邓奉后来叛乱时,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朱祐、贾复、耿弇等几个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大将军带领数路大军共击邓奉,被他一顿胖揍,最后刘秀亲征,才收拾了邓奉,也正是因为如此,邓奉在《汉书》《后汉书》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扯远了,在当时,他们就是刘秀的部将。银河战舰,这套阵容绝对可以看做银河战舰,刘秀拥有了几乎无坚不摧的银河战舰。而那个“几乎”,就是时势,后面,就是刘秀的造势。
三、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憙(通喜)。——《后汉书》。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两兵相交,攻心为上。邓奉枪挑长人巨毋霸,也正是为震慑王邑大军,王邑不知道刘縯哪里来的自信,不顾刘秀,全力进攻宛城,而且攻而破之,现在抽身回援,已经腾挪散开,通常电影里面他需要长叹三声,呕血一地,然后须发皆白,痛定思痛,最后……这不是电影。
四、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余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汉书》;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后汉书》。分界点在这里,到底刘秀是三千还是一万?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这里有三个最为重要的讯息透露出来,可以说,基本决定了昆阳大战的结局。
其一,“自将万余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由于州郡兵组织相对仓促,而且各州各郡对于中央阳奉阴违也属正常,加上王邑也许还有其他部署,跟刘秀正面作战的实际上只有万余人,其他大军反而因为军令,不敢擅救,而刘秀无论按自部千余援兵数千的说法,还是只有三千城中鼓噪而出以中外合势的说法,都远远不止三千人,估计比一万,也就少不了多少了。
其二,“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通阵)乱,乘锐崩之,”刘秀冲击的是指挥部,而且成功破阵,大家都知道,指挥中枢,无论在具体行动还是在象征意义来讲,有着至高无上的作用,特别在当时那种讯息并不发达的时代,这在几千年来的战例中已经被证明,只能这样说,刘秀,完成了一个伟大且艰巨的斩首行动。
其三,“汉兵乘胜杀寻。”王寻死了。王莽和王邑共同的侄儿,新朝大司徒王寻,王莽政权未来的接班人或者实权派,本次剿匪行动的实施者和官方观察员,王寻同志。死了。其实他死不死,跟王邑跟刘秀甚至跟王莽都没太大关系,但是,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一个大人物在早上的战斗中死亡,中午是没人吃得下饭的,谁知道下一个是谁?加上刘秀一定会安排很多具有八卦精神的间谍混进政府军,最后这个小小的火花,只会造成一个结果……等等,这就足以让刘秀击溃拥有无数帝国精英的四十万大军?就算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各州各郡那些好容易混到位置的官员们都是吃素的?是的,他们,好容易才混到那个位置……
五、其实史书还给出另外一个击溃王邑大军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我也认同,但是我没那么夸张。“昆阳中兵出并战,邑走,军乱。大风飞瓦,雨如注水,大众崩坏号呼,虎豹股栗,士卒奔走,各还归其郡。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汉书》;“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后汉书》。天气因素会导致滍水水位暴涨,会导致道路泥泞不堪,会导致逃兵心神不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