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解读:自古以来佛教的释义是否是主张人性本善?

时间:2015-04-09 13:49:50   阅读:(382)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本善,荀子讲人本恶,扬雄主张人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无善无恶。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这是主张佛教善论的根据。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善论,也可说是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善论,也不属于恶论。众生皆有佛,是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恶论。因为,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善论也好,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问题,说本善与本恶,是从哇哇堕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价值,所以说善,荀子著眼在物的转变,所以说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善论,也非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物是从无明开出,理是由佛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与物,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槃,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著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mcd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