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由来:聂荣臻嘉勉平山团首次使用
时间:2015-05-08 16:41:18 阅读:(254)
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子弟兵”一词,古已有之,指领兵将帅率领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兵”曾横扫天下;南宋时期的“岳家军”、明朝的“戚家军”等很多有亲属乡土关系的将士组成的部队,也因英勇善战而扬名。而在现代,“子弟兵”成了人民对自己军队的亲切称呼。这个称呼据说出自聂荣臻元帅当年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武装,在晋(山西)、察(当时的察哈尔省)、冀(河北)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当时在晋察冀,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名称,如“阜平营”、“回民支队”、“灵寿营”、“平山团”等。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勉平山团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
1939年底,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取得胜利,社会各界发来大量祝贺函电,盛赞聂荣臻将军指挥有方,屡建奇功。聂荣臻在《抗敌报》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晋察冀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也改名为《子弟兵》。就这样,“子弟兵”这个称呼,就把部队担负的任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更能体现军民的鱼水深情,战士们保卫家乡,就是保卫边区,就是保卫祖国。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1940年出版)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这五个大字,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倪海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