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吴家将:吴玠开始的宋朝川蜀方向的军事支柱
时间:2015-05-13 13:18:11 阅读:(189)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权(代理)队将。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及河北起义军立功,累转忠训郎,已是入品的低级武官,任权泾原第十一正将。靖康元年(1126),吴玠率军打败进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的西夏军,升任泾原路第十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8)四月,吴玠击败进犯的金军于青(清)溪岭(今甘肃泾川西南),升任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十一月,吴玠又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随后又镇压史斌于鸣犊镇(今西安东南),以功升右武大夫,已成为中级武官。
建炎三年,张浚“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十一月,张浚到达秦州,升吴玠为泾原路统制。
建炎四年(1130)初,吴玠又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一路的副统兵官。金军西路主帅完颜娄室侵占长安后,派副帅撒离喝率军向西北进犯麻亭镇(今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抗击于彭原店(一作自原店、白原),曲端则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等与金军恶战,初战告捷,在金军再次攻击下,吴玠所部前军稍有退却,曲端不但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又退走。彭原店之战,被列为“建炎三大战”之一。“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战也,..独曲端与罗索(娄室)战于白原”,但也战败。又称:“白原之败,其(曲端)气已沮”。其实,曲端并没有直接参加或指挥作战,可能只是听到部下报告此战的激烈情况,即被吓破了胆,反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不久,张浚即升吴玠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张浚想牵制南犯江、淮的东路金军主力宗弼所部,以避免金军再次渡江南下危及南宋政权,决策在西北发动攻势。金军宗弼随后奉令自六合率部赶往陕西,以支援西路金军。八月,吴玠升为权永兴军路经略司公事,后收复长安。九月,宋金“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吴玠收散兵退保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东的和尚原,积粟列栅,训练士卒,死守以扼入蜀通道。
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军东路从凤翔西上,西路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吴玠士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轮番作战、休息,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步战,连战三天,金军战败后退往西南的黄牛堡,又遇大风雨雹,被迫退走。东路金军正在攻打箭笞关(今陕西千阳南),吴玠又派兵击败东路金军,金军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败,吴玠以功升陕西诸路都统制。同年十月,金军主帅宗弼(兀朮)率金兵数万,“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吴玠命诸将造劲弓强弩,轮番发射,号“驻队矢”,箭射如雨。宗弼所部“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宗弼“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和尚原之战,后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建节,授镇西军节度使。
绍兴二年,吴玠兼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次年正月,金朝和伪齐联军攻陷金州(今陕西安康),利州路经略使刘子羽退守饶风关(今石泉西),并向吴玠求援,吴玠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一日夜驱驰300 里,赶到饶风关抗击金兵,激战六昼夜,后因叛徒引金军从小路出关后,吴玠战败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金军占领兴元(今汉中)。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河池南仙人关,在关右筑垒以守。绍兴四年二月,金军主帅宗弼、撒离喝及伪齐刘夔率军10 万攻仙人关,激战数日,金军败退,仙人关之战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由地方军“四川宣抚司军”首次被编为朝廷直属的主力部队,编为行营右护军,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此后,川陕边境宋金双方大体都以守为主,相对平静。
绍兴八年十二月,宋金第一次议和。九年(1139)正月,吴玠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随后又升任四川宣抚使。六月,吴玠病死于仙人关,终年47岁,后谥武安。孝宗淳熙三年(1176),追封为涪王。
吴拱(?—1176),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前夕,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已是中级武官,后任右护军后部(右护军下分部,相当于其他护军下的军)军官。绍兴十七年,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后,吴拱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当金准备侵宋时,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任襄阳知府,从此脱离西部防线。吴拱后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成闵、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并称为三大帅,吴拱的地位已近似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同年十二月,金军以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军船队惊慌失措,其余宋军乘势进攻,金军战败退走。茨湖之战后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拱所部在忠义军的配合下又攻占邓州,继又派兵攻克汝州。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吴拱更进屯南阳,又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领的蔡州(今汝南),击败企图重占蔡州的金军。金军继续大举围攻蔡州时,吴拱又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3万往援,于确山(今属河南)击败南下的金军,赵樽得以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也率部归襄阳。继成闵、李显忠之后,同年六月,以赏茨湖之功的名义,“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时复与北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情形有些类似于“绍兴和议”前撤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宣抚使司,所不同的是并未收他们的兵权。
乾道五年(1167),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吴璘(1102—1167),字唐卿,吴玠弟。北宋末从军。建炎二年(1128)从吴玠镇压史斌,以功升永兴军路书写机宜文字。建炎三年十一月,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以未入品的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后随兄吴玠参加“富平之战”。绍兴元年五月,击败金军第一次进攻和尚原的战斗,已以功屡迁为秦凤路兵马都钤辖、统制和尚原军马,成为中级武官。十月,参与“和尚原之战”,吴璘以功升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绍兴三年,又以凤翔抗金战功升秦州知州、兼节制阶、文州军马。绍兴四年三月,参与“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以功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甘肃临洮)知州、统制关外军马,仍节制阶、文州军马。
绍兴五年十二月,吴玠所部编为右护军,吴璘任统制。绍兴七年,升兼陕西诸路都统制。行营护军常例不设都统制,右护军由四川宣抚使吴玠直接统辖。绍兴九年春,吴玠病重,无力统辖军队,任命吴璘为都统制以统辖右护军。六月,吴玠病死,吴璘遂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当时宋金议和,金归还陕西,吴璘兼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秦州知州,吴璘认为此次和议不稳固,为防金朝反复无常,只以牙校三队前往秦州,主力仍固守原地。次年五月,金毁约攻入陕西,占领永兴军等地,右护军近一半因出戍而被隔绝在陕北,吴璘被任命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以统领陕西宋军抗金。六月,几乎与东线刘锜保卫顺昌之战的同时,吴璘与杨政、郭浩等与西线金军主将撤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宋军攻占扶风,又大败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九月,吴璘以功建节,领镇西军节度使。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又攻占秦州,大败金兵于秦州北的剡家湾,收复陕北一些州县,声振关中,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吴璘奉命退兵,新复诸地重又划归金朝。
绍兴十二年,吴璘改任阶、成、岷、凤州经略使,屯驻兴州(今略阳)。绍兴十四年,划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吴璘任利州西路安抚使,置司兴州。绍兴十七年,行营护军中仅存的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吴璘任都统制,兼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时和议方坚,王(吴璘)独严备,日为敌至之虞”①。绍兴二十一年,升太尉。绍兴二十六年,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职务官称因而也改为“领兴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判兴州。渡江以来,未有使相为都统制者,..故改命之”。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面对金帝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的形势,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州。九月,金军游骑侵扰四川边境,有病在身的吴璘随即乘肩舆上仙人关,准备抗击大举进犯的金军。十月,吴璘又兼领陕西、河东招讨使,因病回兴州,由于形势严峻,只得再次扶病上仙人关指挥抗金战争,吴璘部将们先后攻占陇州(今甘肃陇县)、洮州(今临潭)、兰州、原州(今临泾)等大片地区,吴璘也数次亲临前线督战。南宋东西两线依靠年老有病的刘锜和吴璘指挥作战。同年十二月“诏吴璘班师,..(吴璘)知朝论主和,于是弃德顺军,仓卒引退,金乘其后,正兵三万,得还者璘仅七千人,偏裨将佐所存无几”。
乾道元年(1165)五月,吴璘升太傅,封新安郡王,仍任四川宣抚使,改为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次年八月,又改为判兴州。乾道三年(1167)四月,再任光元府知府,兼利州路安抚使。五月,吴璘病死,终年66 岁,追封信王,谥武顺。
吴挺(1138—1193),字仲烈,吴璘子,随父从军。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时任兴州驻札御前中军第一正将的吴挺,在宋高宗召见后,升任“两浙东路兵马都监兼御前祗应”,留在首都“行在所”临安任职。绍兴二十九年,回川任添差利州路兵马钤辖,次年任利州东路兴元府御前诸军前军同统制,后改任利州西路兴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兼主管中军军马。在绍兴三十一年的抗金战争中,参与收复西北三路的战斗,后任兴州御前诸军中军统制、熙河路经略安抚使。
孝宗乾道中,吴挺又回到首都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乾道八年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自吴玠、吴璘先后统率蜀兵达二十多年之久,绍兴末吴璘病重时,有人多次提出将吴璘之子、鄂州诸军都统制吴拱调回四川接替吴璘,由于许多人反对四川军权形成吴氏世袭的状况,而没有回四川任职。淳熙元年(1178),吴挺建节,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吴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权。淳熙五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
光宗绍熙四年(1193)春,久病的吴挺请求致仕,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即已病死,终年56 岁,后谥武穆。
吴曦(1162—1207),吴挺子。淳熙五年随父吴挺到首都临安后被留在首都任职;淳熙十二年(1186),作为副使随章森出使金朝。绍熙四年吴挺死时,吴曦正在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任上。庆元元年(1195)元月,升任建康都统制,后任殿前都指挥使,庆元六年春,建节领昭信军节度使,又升太尉。
南宋皇帝对吴氏世握兵权存有戒心:“吴氏世职西陲,威行四蜀,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所以为虑者甚远。”而吴璘之子吴挺、孙吴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权,吴挺是在宋孝宗准备攻金的思想指导下,才被放回川任兴州都统制。当吴曦“久蓄归蜀之志,朝廷不许”之时,适“会韩侂胄谋开边”,收复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勋,吴曦“因附侂胄求还蜀”。嘉泰元年(1201)七月,也是在南宋准备攻金的背景下,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都统制兼兴州知州。
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三月,程松任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元府,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置司河池;四月,吴曦又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南宋攻金战争已非正式开始,吴曦也派兵进攻金秦州地区;五月,南宋正式宣布进攻金朝。金章宗面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决定争取吴曦降金,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完颜纲在行军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遂至吴氏祖居地水洛城(今庄琅),“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招降诏书中向吴曦明确表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赵)构故事(指绍兴和议)。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曦得诏意动”。同年十一月,宋军几乎全线溃败;十二月,吴曦降金,据兴州自称蜀王,金封吴曦为蜀国王,金章宗对诱降吴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称“吴曦之降朕所经略”。次年二月,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冲入伪王宫杀死吴曦。吴曦终年46 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