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宅前为何要放石狮子?石狮子的起源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2019-09-17 17:21:59 阅读:(31)
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老虎是咱们中国的本土猛兽,早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进行圈养了。而狮子是只有在非洲才会存在的一种猛兽,可是我国的古代人却在宅子的门口放石狮子,而不是石虎。同属于猫科动物吗,却待遇如此不同,而这其中的历史渊源十分有趣。
狮子与佛教
在古代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以贡物的身份进入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西域诸国献给大汉的贡品之中,除了汗血宝马、巨象、大雀及各类珍宝之外,还有狮子。另外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古籍《尔雅》中记载,汉顺帝时期,疏勒王曾派遣使者以犀牛和狮子为贡品献于大汉。
作为外来物的狮子,早期在民众的心中基本没有地位,狮子离镇宅神兽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在唐代之前,舞狮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渐渐流行了起来。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都能在大街小巷看见舞狮的身影。狮子以娱乐杂玩的身份步入百姓的生活,这种局面在唐代慢慢发生了改变。
武则天执政时期,她把唐太宗定的“道先佛后”改为“僧道并重”。另一方面,武则天下达明令:“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缁服就是和尚的衣服,黄冠就是道士的服装。
武则天除了在行政法令方面提高佛教的地位以外,还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佛教对社会的影响。武则天曾率领百官礼拜神秀大师,并封其为国师。同时她还请法藏、慧安、仁俭等佛教高僧入宫参禅,待以师礼。武则天还将许多僧人封为县官,并赐紫袈裟,极大地提高了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佛教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兴盛了起来,又经过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等时期的发展,佛教思想彻底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佛学教义中的一些故事,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记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狮子在此是佛的守护者,更是佛教的祥瑞之物。此外,《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关于狮子吼的最早记载,可能河东狮吼的故事就从中取材。释迦佛祖的狮子吼,更加表明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武则天执政时期,她把唐太宗定的“道先佛后”改为“僧道并重”。另一方面,武则天下达明令:“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缁服就是和尚的衣服,黄冠就是道士的服装。
武则天除了在行政法令方面提高佛教的地位以外,还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佛教对社会的影响。武则天曾率领百官礼拜神秀大师,并封其为国师。同时她还请法藏、慧安、仁俭等佛教高僧入宫参禅,待以师礼。武则天还将许多僧人封为县官,并赐紫袈裟,极大地提高了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佛教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兴盛了起来,又经过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等时期的发展,佛教思想彻底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佛学教义中的一些故事,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记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狮子在此是佛的守护者,更是佛教的祥瑞之物。此外,《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关于狮子吼的最早记载,可能河东狮吼的故事就从中取材。释迦佛祖的狮子吼,更加表明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老虎的印象
老虎作为我国的本土动物,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民间经常将虎画挂在室内,起到一个驱邪的作用。小孩的帽子等衣物,剪纸的构图上也都有老虎的身影。人名地名也都喜欢以虎为名如老虎滩、虎跑泉等等,蜀汉的五虎上将等等。
可是人们除了对老虎的崇拜和喜爱之外,还有畏惧之心。《搜神记》等文学作品就记载了老虎吃人的事件,另外古代确实也经常发生虎患。史料记载,四川四面环山,山林众多,有一段时间,老虎接连吃了两百多人。因为老虎吃人,所以民间才没有将老虎做成石雕放在宅门前。
中国风水上讲狮子是阴物,老虎是阳物。一般来说阴物是不能放在室内,但是放门口却有驱鬼辟邪的作用。而老虎作为阳物,恰恰与狮子相反,“虎踞龙蟠”、“虎踞中堂”这些词也间接说明老虎只能放在室内,决不能放在门口。
除了老虎吃人和风水两个原因决定老虎不能被做成石雕放在宅门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老虎的习。老虎作为万兽之王,不容易被人们驯服,但是狮子就更容易驯服。人们当然更喜欢容易驯服的狮子了,作为镇宅神兽当然听话是第一点。
因为上述的原因,老虎并不能像狮子一般守护千家万户的大门。但是老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一定会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