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派海军舰队攻打齐国: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战
时间:2015-11-08 12:40:20 阅读:(82)
公元前485年的一天,一支水军浩浩荡荡开赴到现在胶南琅琊台附近的海面上,这支军队就是吴王夫差手下大将徐承率领的水军。他们久经战场 ,加上一路没遇到什么抵抗,斗志还算高昂。可惜吴国地处江南,士兵们初临北方,经不住气温骤降,多少有些受冻。
大小战舰向前行驶,刚刚进入到琅琊地界,忽然一阵大风袭来,吴国的舰队阵型顿时被涌起的海浪冲的有些散乱。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支海军迎面冲了过来,这支海军装备精良,远在数百米之外就施放火弩,火弩点燃了吴国战船,士兵们叫苦连天,于是历史上最早的海战就爆发了,杀过来的这支军队正是齐国海军。
鲍牧杀齐悼公,吴王哭三天
先从吴王夫差说起,当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劝阻执意要进攻齐国的时候,齐国的内乱早就闹得不可开交了。
先前说过,公子阳生在大夫田乞的支持下当了齐国的国君,是为齐悼公。虽然大夫们都表示支持,可依然有个人耿耿于怀,他就是鲍牧。鲍牧在酒席上曾经表示过不支持阳生即位的态度,只不过后来怕引火烧身才改变了主意。阳生真的当上国君之后,他自然是寝食难安。与其被阳生穿小鞋,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没多久之后,齐国的内乱又爆发了 ,这次是鲍牧的族人发难,他们杀死了齐悼公 。
杀害了齐悼公的鲍牧自知在齐国待不长久,一溜烟跑到了吴国,吴王夫差正愁着没机会攻打齐国呢,一看鲍牧来了,顿时喜不自胜。当然,吴王夫差总归是一国之君,多少要讲点礼节,虽然心里乐开了花,但面子上的事他还是很注意的,他在军门外大哭了三天。
在《史记》中,无论《吴太伯世家》还是《齐太公世家》都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记载,内中称“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夫差哭什么?很简单,他哭的是齐国纲常失序,内乱不止;哭的是齐悼公年纪轻轻死于臣子之手。至于谁是齐悼公 ,夫差压根就不认识。齐国乱成这样,吴国怎能袖手旁观,在大哭三天之后,吴王夫差打完了自己的道义牌,凭着这个借口,决定兵分两路讨伐齐国。
至于那个杀了齐悼公的鲍氏,虽然他逃到了吴国,但吴王根本没拿他怎么样。
兵分两路,海军决战黄海
一番假惺惺的表演之后,吴国的军队出动了。吴王夫差拟订了如下的作战计划: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主力搭乘内河战船由邗沟入淮河北上,直逼齐国南部边境。同时,为确保侧翼安全并夹击齐国,分散齐国兵力,派大将徐承率海师主力舰队从海路绕道齐国后方,实行远航奔袭进攻山东半岛。
为了配合这次进攻,吴王夫差做了精心准备。胶南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打赢海战,吴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但是从江南至山东的水系网并不连接,进入中原地区的吴军的后勤粮草、军饷和武器装备的补给难以保障。为此,吴王夫差征发全国劳力,同时在越国大量争夫。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了一条贯通长江和淮水两大水系的运河"邗沟"。”邗沟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这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第一条人工大运河。邗沟的开凿虽然大幅提高了吴军在北方的后勤运输保障能力,却极大地消耗了吴国本来就并不十分强大的经济实力。
除了打通水系网之外,吴军还修建了大批战舰。尽管当时只是春秋晚期,造船业并不十分发达,但吴军的船队可以说还是很精良的,“当时广泛使用的战船包括大翼船、突冒船、楼船和桥船等,大翼船长约23米,宽约3.5米。可装载士兵、船工等共约91人。船身狭长,分为两层。下层是库房和船工划桨的地方,上层是作战的士兵。可以运载相当数量的给养和武器装备。具有速度快、机动好的优点,是当时海战的主力舰只。桥船则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机动强的小型舰船,主要用于高速冲阵以掩护大型战舰。齐国由于是滨海国家,积累了数百年的航海和造船经验,因此战船主要以大型海船如大翼船为主。而吴国由于长期在内河和湖泊作战,因此尽管其水师数量众多,气势逼人,却主要是以内河船只为主。 ”
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吴军开始进攻,起先陆军方面还算顺利,在齐国南部边境打了几个大胜仗,可等到海军进入琅琊地界之后,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火烧战船,包围吴军“余皇”号
公元前485年,吴军舰队进入琅琊地界。此时黄海琅琊台海域风高浪涌,很多内河水师出身的吴军士兵开始晕船。整个吴国舰队阵型杂乱无章。埋伏已久的的齐国海军舰队抓住时机,从上风方向向吴军舰队发起猛烈冲击。
由于海战发生年代久远,加上文史资料有限,我们只能简要描述当时情况,胶南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齐国水军大概有300艘海船参战,“它们分成3个阵列,当冲击到距吴军约200米远时,齐军水兵开始用强弩以齐射的方式向吴军舰队发射火箭。当冲击到约100米的距离,齐军开始使用射程稍弱于弩的弓箭,向吴军舰队发射更密集的火箭。大量吴军战舰开始起火,火攻可以说是这场海战的主要作战方法。”
更妙的在于,据传说,工匠的祖师爷鲁班也来帮了齐国海军的大忙,“他发明了一种器械叫做"钩拒","钩"能把敌方战船钩住,"拒"则使得敌方战船无法靠近,这种器械的具体形状我们至今都无法考证,但有了这种工具的帮助,齐国海军简直是如虎添翼!”
擒贼先擒王,在火海之中,齐军在十余艘大型战舰在轻型高速舰艇的掩护下,包围了吴军舰队中最醒目的巨大的楼船旗舰“余皇”号。“余皇”号是一艘“功勋战舰”,曾经作为吴王阖闾和夫差的御用“王舟”参加过讨伐楚国、越国的多场战争,名声显赫。但问题是,“余皇”号这种体积庞大的楼船属于典型的内河战船,体积庞大,速度缓慢,难以机动,根本不适合作为海战舰船使用。面对齐国重兵包围,吴国担任护卫的舰船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击溃,“余皇”号被齐军缴获。
此时,吴军舰队损失过半,士兵死伤无数。海面上漂满了还在冒烟的吴军战舰的残骸和士兵尸体,吴军败局已定。为不至全军覆没,吴军主将徐承率剩余舰船拼死突出齐军重围,向南撤退而去。齐军则没有进行追击,而是在打扫战场后押着俘虏和战利品返航。至此,黄海海战以吴军的惨败和齐军全胜告终。
错误决定让吴王失掉江山
吴齐海战表面上看已经结束,但它的后续影响更为深远。先说齐国,这场海战让齐国暂时从内乱中整顿过来,因为外敌入侵,齐国上下一心,短时期内没有发生大的内乱。
再说吴国,海战虽然没有伤它的元气,但却让吴王夫差昏了头脑。海战后的第二年,夫差再次集结兵力进攻齐国,虽然略有小胜,但蚍蜉撼树谈何易,齐地大物博,吴国仅凭借一两场胜利是不可能灭亡齐国的,但屡次动武却让吴国积弊丛生,这个时候,在它身边蛰伏多年的越国开始出动了。就在吴王夫差跟北方的齐国不断死磕的时候,越王勾践率领五千士兵突然发动了进攻,俘虏了吴国太子。
吴齐海战后的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3年,天下大势终于逆转了 。越王勾践奋起发动最后一击,将吴王夫差包围在了姑苏山上,这个场景好像十余年前发生过,只不过上次被包围的是越王勾践,这次主宾易位了 。勾践还算客气,他打算把夫差安顿到句章(今慈溪附近),让他食邑百家,此时的吴王夫差说了些什么呢?他说:“我老了,伺候不了大王了。我夫差事到如今,唯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听伍子胥之言,自己活活的陷入今天这个地步。”随后,他就自杀了,吴国宣告灭亡。
一场海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决定,影响了君王的一生。吴齐海战虽然在军事历史上有它独特的意义,但对于每个人的人生抉择又何尝没有警醒的意味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