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邮是什么职位?先后导致陶渊明和刘备丢官弃爵
时间:2016-05-06 12:00:30 阅读:(255)
督邮,这是个古代官职,在众多官名里头算不得显赫,也比较少见。“督邮”像一条泥鳅,翻不起大浪,却能搅浑一池水,有时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据史载,督邮这个官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为郡守属吏,掌监属官。督邮官不大,职责却不小,比如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等都属于督邮的工作。
这样说来,督邮可谓“位轻权重”,手里有权,说得上话。历史上有两桩公案让“督邮”留名。
刘备跑路
先说“怒鞭督邮”,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说的是刘备在安喜县当县尉,县里来了位巡查的督邮大人。此公爱好钱财,走哪儿受贿到哪儿,刘备可没有好孝敬他的,也没准备向他行贿,于是督邮大人不高兴了,准备要陷害刘皇叔。
没想到这事被张飞发觉了,当下雷霆大怒,有人要坑害大哥,当真是怒发冲冠,狠狠地将这位督邮抽打了一顿方才解气。
打完了,张将军是出了口恶气,可接下来怎么收场?于是乎,哥仨知道闯了祸,卷起铺盖走了人。
小说里怒打督邮的是张飞。不过史书上可不是这么记载的,前半段没错,就是督邮来县里巡查,后半段是刘备准备前往拜会,可督邮帐外的小吏却是难缠,明摆着是要“过路费”,语多讥讽,就是不予通报。
这让“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老脸往哪里搁,这下好了,和电视剧里那怯懦动辄哭鼻子的刘大哥不一样,这下刘备可算是男人了一把,冲进帐内把那不识好歹又为非作歹的督邮给狠狠揍了一顿。
陶渊明辞官
其次是东晋大文人、大隐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念过中学的都学过《饮酒》,也知道《归去来兮辞》。
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先生好任,好潇洒,好有气节,他的“精神家园”也好生令人向往。
那么,是谁让一向恬淡的陶隐士这么不悦——还是“督邮”。和之前那位不一样,惹得陶先生挂印而去的这位督邮在史上确实留了名的。
据说,公元405年秋,陶渊明到了彭泽县做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来巡视公务,此人素有恶名,凶狠、贪婪,每年都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一到彭泽,刘督邮就差人去叫县令来见。陶渊明才到任,没和此人打过交道,虽然不想见他,但又不得不见,就在他要动身时,县吏拦住了他,提醒他穿官服,否则可能会惹恼督邮大人。
陶渊明不听劝
小吏说这话也是出自好意,但原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陶先生终于发作了,他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说罢,陶县长索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写就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80多天县令的彭泽县。从此,东晋少了位当官的大人,多了位写田园山水诗的诗人。
还是采菊东篱下适合我啊~
督邮这个官职,到了隋朝就撤销了,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存在也就500年光景。“亭长”刘邦当了汉朝开国皇帝,“宋押司”、“武都头”、“鲁提辖”也因《水浒》留名,倒是这督邮没啥大来头,如今少有人知,仅存的故事不多,还尽是反面角色。
说来说去,这“督邮”尽是些惹事的主啊,惹得刘关张三兄弟跑了路,逼得陶渊明卸了官,。
有个成语叫“平原督邮”。督邮在这又是个贬义词。说的是在魏晋时期,东晋大将桓温手下有个主簿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意思是说好酒力一直达到脐部,所以酒好。
他把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平原郡有个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这里的“督邮”无奈打了个酱油,和“从事”一样并无实指,属于躺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