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败:做的越多 反而加快了蜀汉的灭亡
时间:2016-06-01 09:58:14 阅读:(410)
在三国历史中,魏蜀吴三家打了一辈子的仗,结果却成全了司马氏的晋朝。对于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最先灭亡的就是蜀汉。而蜀汉的灭亡虽然不是在诸葛亮生前,却也和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存在一定的关系。当然,北伐背后的攻势防御,确实打乱了曹魏的进攻部署,不过,以益州之力对抗强大的中原,难免要大大耗损蜀国的国力。
首先,在笔者看来,诸葛亮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北伐上,而是其人的行事风格上。自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的心思全部扑在在匡扶汉室和北伐中原上。不过,正是因为长期的北伐战争,导致诸葛亮不能在阿斗身边充当托孤大臣的角色。毕竟,刘禅本身的资质不能说傻吧,至少和曹丕、曹植等人是无法相提并论。诸葛亮如果不能在身边谆谆教导,将为政之道全数交给刘禅的话,难保这位君主不会走向昏庸。更为关键的是,诸葛亮将军政大事全数拦在自己肩膀上,也促使自己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五丈原。
其次,诸葛亮对待手下太过严厉,尤其是打压了魏延等人的积极。在诸葛亮的苦苦劝谏下,刘备终于赐死了刘封。而除此之外,蜀汉朝廷的彭羕、李严、廖立等人,也都遭到了诸葛亮的责罚。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魏延献计偷袭魏国。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蜀汉兵行险招,也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过,诸葛亮不仅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反而有效遏制了魏延的权力,甚至在死后授意杨仪、姜维等人除掉魏延,这无疑加重了蜀汉人才匮乏的困境。
再者,诸葛亮也是凡人,在任用手下时也难免感情用事。一是对有好感的姜维实在太好了,无疑引起了魏延等人的强烈不满,加重了蜀汉集团的内耗问题。二是诸葛亮非常清楚马谡是军事谋士类人才,并非带兵打仗的将领。指望马谡去防守街亭,失败的可能是远远高于成功的。换而言之,街亭之失,诸葛亮的用人问题难以掩盖。
最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丞相,又行驶着类似大将军的权力,必然要对蜀汉日渐衰微的国力承担责任。总的来说,诸葛亮实在太勤劳了,把所有责任和压力全部压在自己身上,恨不得每天工作25个小时。但是,诸葛亮做的越多,反而不利于刘禅的成长,更无助于刘禅形成担当的魄力。由此,面对奇袭而至的邓艾大军,刘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降。
不仅没有帮助刘禅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君主,在诸葛亮生前和去世后,蜀汉的人才枯竭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反倒呈现出加重恶化的趋势。在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等人去世后,蜀汉的武将只剩下魏延、廖化等人,老一辈将领的离世也就算了,除了姜维外,新鲜的血液又供不上。由此,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仅形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局面,更呈现出日薄西山的颓势。而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智者——诸葛亮最大的败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