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过角杯类酒器 青铜文化后消失唐时又突现
时间:2016-07-05 12:00:39 阅读:(158)
从历史根源上说,中国也使用过角杯,但是自从青铜文化兴起以后,角杯就从主流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到了唐朝时期又突然出现一种角杯类酒器,令人深思不已。笔者在一位唐代金银器收藏家手中看见一件联珠纹羚羊角银杯,爱不释手,并想到了角杯的来龙去脉。
唐代是一个盛行饮酒的时代,当时不仅留下许多瓷器类酒器,还出现大量金银酒器,包括煮酒类、贮酒类、饮酒类和罚酒类等四大类酒器。例如,陕西西安南郊唐墓出土一件唐三彩象牙首杯,象鼻子上卷成为把手。其实这类仿制角杯的唐三彩角杯很多,如陕西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龙首杯、河南郑州后庄王唐墓出土的三彩孔雀杯、洛阳苗湾出土的唐三彩龙杯、河北沧县前营村唐墓出土的三彩龙首杯、甘肃宁县唐墓出土的三彩鸭形杯等。
如果仔细划分,角形杯是可划分类型的,基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平式角杯。该角杯基本保留了羊角的形制,是没有底座的,一般由手持之,不用时以绳拴系,可挂在一定的地方。如马王堆的木犀牛角杯、粟特人饮酒的角杯、何家村出土的玛瑙兽首杯、李寿墓的角杯、片治肯特壁画上的羚羊角杯等。应该说此类酒杯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形式,更适合游牧民族使用。
另一种为立式角杯。该角杯包括两部分:上部为角杯,呈立状;下为座,或者由角杯底部雕成,或者在角杯下安一座,使角杯可以稳定置于地上或桌上。如联珠纹羚羊角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银制“来通”、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三彩象牙首杯等均是。
从两种类型的形制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角形杯,但有一定差别。前者基本保留了畜角形状,或者有一定变异,但基本平放,不能立置,常系绳索提拿,适合游居生活使用。后者除保留角杯形态外,下部都有一座,或雕或装,使角杯能立起来,平稳置于一定的地方,这一点适合稳定的定居生活,可能更适合农耕定居生活的需要。很明显,后者较前者进步。
酒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远古的时代并没有酒,也没有酒器。人类发明酒以后,最初的酒是一种发酵食品。随着人类酿酒技术的进步、饮酒水平的提高、工艺的变化,改变了酒、糟混杂的状态,出现了没有糟的液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依然可以沿用碗、钵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的饮酒器皿,其中角形器、竹筒也被派上用场。
龙山文化虽然没有发现牛角杯,但已经有成套的酒器,有陶盉、陶碗、陶杯等饮酒器。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酒器也不少,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曲腹杯、觯形杯等。商周时期饮酒器还有陶质的,也有青铜类饮酒器,有觚、觯、杯等。此外还有一种兕觥,就是仿牛角杯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