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黄巢咏菊一诗的寓意是什么
时间:2016-11-03 10:07:20 阅读:(277)
唐末黄巢咏菊一诗的寓意是什么
《不第后赋菊》是一首赞颂菊花的诗,此诗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这首诗是在他没有考中科举之后所写,使他对唐朝的政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内心的思想,通过咏菊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在,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名菊花开放在萧瑟的秋季。尤其他提到的“九月八”,因为之后农历九月九就是重阳节,正是古代登高聚会,赏菊的好时机,也正是菊花大展风采、让人欣赏的日子。但是诗中写的是“九月八”而不是“九月九”,加上“待到”两次,表明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但又充满着坚定,他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憧憬。
第二句是写菊花的威力,在那个时候百花凋零了,但是菊花还开的旺盛,强调了菊花的坚强的品格。同时,作者又暗示了第二种意思,他把菊花比喻成农民起义军。百花杀,是说百花的凋零,在这里也比喻唐朝的政权马上就会被推翻。
第三句写了菊花的香气充满整个长安城。菊花的香气不是飘香,也不是清香,而是冲天的香气。在古代封建统治中,天是不可侵犯的,是神圣的象征,但是作者却用了“冲天”,表现出他对封建统治的蔑视,想要冲破那层统治。
第四句是写菊花的颜色。满城都是菊花,布满京城,也同时暗喻着长安城即将为身披盔甲的农民起义军所占领。
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是谁
人们把黄巢和宋江这两个争议人物联系在一起,是源自于宋江在酒后所著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其中,这首诗歌中的“敢笑黄巢不丈夫”表达了宋江对黄巢的蔑视,认为黄巢不是大丈夫,自己才是大丈夫。
不过,这两人还是有共同之处的。两人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发生在朝代盛世的末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的末年,导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的阶段。宋江的起义是发生在宋朝的末年,但是影响却远不及黄巢起义。抛开历史的偏见,黄巢的影响是远远超过宋江的,黄巢在义军的拥护下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建立了大齐的政权,是历史上相当了不起的人物。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于他过人的胆识和勇猛的格,在王仙芝之后他便成为了起义军的最高的领袖人物,辗转于各个地方,最后进军长安称王,直到他战死在沙场之上。宋江是《水浒传》里面的传奇人物之一,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领导人物,原是押司,在托塔天王晁盖死后他便成为了梁山的领袖,极大主张让好汉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且在招安之后替宋朝攻打起义军,但不久后被奸臣毒害。
两个人物在历史中并不属于改朝换代的大人物,而是许多农民起义中的一些点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留下了几笔。但是,两人的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在历史上留下了短暂的一页。
黄巢杀人八百万是真的吗
多年来,在教科书上都称赞了黄巢是一位伟大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起义推进了历史的前进。但也有人说黄巢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将繁华的长安变成了一座死城,那么,到底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还是杀人狂魔呢?黄巢杀人八百万是真的吗?
黄巢出身于一个叛卖食盐谋取暴利的富有家庭,黄巢自小立志要进入官场,可惜却屡次遭到落榜。公元875年,王仙芝起兵造反,黄巢开始响应王仙芝,成为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发起人之一,在王仙芝死后,他成了农民起义的领袖。从一介书生到农民起义的领袖再到杀人狂魔,实属一言难尽。
开始起义的时候,黄巢和他的农民军与农民的关系非常号,甚至还被农民冠上“率土大将军”的美称,当时在长安城黄巢的军队很受人民的欢迎。但是这种情形也只维持到了他攻陷长安的那一刻。在黄巢称帝之后,他们的质就变了,黄巢变得不思进取,他的起义军开始在长安街杀人放火,强抢民女,跟强盗没什么两样。
有人题诗讽刺了昏庸的黄巢,他命人去查结果没有查出作者,于是便把杀尽了长安城三千多的儒生。之后,长安城又被唐军所占领,黄巢大怒,将城中八万多的男子都全部杀光。后来,他被赶出了长安城,走投无路的军队开始攻打陈州。很快,他又发现了军粮不足的现象,竟将活生生的百姓磨成肉酱供应部队。陈州的百姓吃光了,他又转战攻打其他州,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军粮。
黄巢杀人是否有八百万已无法进行统计了,但是他这种杀人不眨眼的行为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