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深水里?他不怕漏水吗?
时间:2020-02-18 14:33:58 阅读:(125)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陵墓自然都是建造在地面下面的,周围自然全都是土,但即便是这样,其实陵墓里面也并不能保证在后世不会漏水,很多古墓出土的时候,都是已经被浸泡过很多年了。然而康熙皇帝却将自己的陵墓直接就修建在了水里,这就更加让人不理解了,为什么还要把陵墓修建在水里,他难道就不怕漏水吗?在水里漏水的后果可比在土里漏水的后果更严重吧,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1.康熙景陵简介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敏妃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其谥号)从葬景陵地宫。
火灾
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而1952年的那次则是由于接触雷电引起的。另外还有多次火灾由于损失较上述两次较少故不一一列举。
盗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2.景陵被盗,地宫积水2米,难道是因建在深水潭里
1945年,清东陵附近盘踞着一伙土匪,土匪头子人称“刀疤张”,纠集300余人,参照1928年7月“东陵大盗”事件的做法,用火药炸开了康熙的景陵陵寝地宫入口,带着刀、斧、钎等工具,将康熙及四后一妃(孝诚皇后、仁孝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敬敏皇贵妃)的棺椁劈开,并将所有骸骨拖出棺外,弃于地上。随后,将地宫内的陪葬的珍宝席卷一空。
由于盗贼逃离仓促,并未将炸开的地宫入口封闭,因此每逢下雨,雨水就会灌进地宫,康熙及四后一妃的遗骸同样全部泡在了水里。
1952年,考古人员来到景陵,发现地宫入口敞开,探头一看,发现地宫积满雨水,足有两米多深。当时,正处建国初年,事务繁多,考古人员无暇进行清理,只是对地宫入口进行了封堵。但是,康熙皇帝和他的四后一妃的尸骸依旧浸泡在水中,实在令人感叹。
这或许就是某些人传言的:“康熙陵寝建在深水潭里吧。”
3.景陵三场大火,引出水潭神龟复仇传说
第一场大火:1832年1月14日凌晨,景陵西朝房南次间的后檐发生火灾,烧毁席排一架,熏焦檐椽十九根、飞檐一丈三尺、檐头面宽五尺。
第二场大火:1905年2月20日深夜,隆恩殿及其所有的陈设在火灾中全部付之一炬。后来,历时四年,花费白银六十万一千九百九十三两七钱七分,才将隆恩殿修复。
第三场大火:1952年7月14日傍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发生火灾。
第一场大灾,被认定为守陵人员不小心失火所致;第三场火灾,被认定为雷电所致;唯有损失最大的第二场火灾,始终未查明真相。
因此,众说纷纭,猜测不断。其中,就有神龟复仇的传说。
1676年2月10日,景陵动工之初,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中居住着一只修行神龟。当时,由于清朝龙气正盛,神龟不愿意招惹,只好忍气吞声搬家到清东陵前面的龙门口暂住。200年后,当神龟看到清朝气数将尽,因此就出来报复了。
其实,康熙的景陵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只是在初建之时,那里地势较为低洼,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平整处理,又那里来的建在“深水潭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