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一生侍奉过哪些帝王 冯道为何能在官场经久不衰
时间:2020-04-21 08:17:53 阅读:(178)
冯道历仕四朝十帝,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当然,冯道能有这番成就跟他所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不过冯道能在官场经久不衰,肯定也有他的过人之处,毕竟能让每位皇后都重用他还是非常难得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冯道为人处世的方法感到好奇,如果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益处的话,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那下面就来讲讲冯道一生都侍奉过哪些皇帝,还有他的格特点。
剧本《牡丹亭》里写着“万里江山万里尘, 一朝天子一朝臣”。古时王朝更替,山河动荡是常有的事。而伴随着新任帝王的登基,整个朝廷都要经历一番大换血,原来的老臣基本留不住几个。但是历史上总有些例外。冯道生于皇权更迭的五代十国,在当权者不断变换和其他臣子先后退出朝堂的情况下,冯道能一直身居高位,前后侍奉十位皇帝,实在是不简单。
1、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冯道
在冯道七十余载的生命里,他见证了四个王朝的产生于覆灭,先后侍奉过十位皇帝。
公元923年,唐后主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政权。此时的冯道就在李存勖手下任职。早年的冯道本来是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的佐治官吏。但是,冯道因为劝说其讨伐定州的决定被关进了大牢。后来刘守光战争失利,冯道乘机投入了李存勖的麾下。
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巡官。后来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上司张成业提拔为霸府从事,又升任太原掌书记。到公元923年,冯道凭借努力,成为了翰林学士。不久,他又升迁为户部侍郎。直到他的父亲去世,冯道就按规矩回老家为父亲守丧了。
公元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征召冯道为兵部侍郎兼任大学士。没过多久,朝廷又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职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几乎相当于宰相。李嗣源死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登基。不过他继位不到一年就因为做事没有自己的成算,又听信权臣言论去征讨潞王李从珂,结果被对方反杀。
公元934年,李从珂登基。冯道被贬官,去同洲担任了节度使。过了一年,朝廷又召他回都城,不过只是担任一个司空的闲职。
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灭掉了后唐政权,建立了后晋。石敬瑭因为冯道德高望重的名声,再次任命他为宰相。没多久,冯道出使契丹,归来之后,后晋高祖更加信任他,把许多国家大事都交予他管理,并封他为鲁国公。
公元944年,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在冯道的支持下继位。冯道官阶更上一层楼,被授任太尉,加封为燕国公。但是不久,石重贵听信谗言,把冯道调离都城,外放镇守同洲。不到三年,契丹大举南下,后晋覆灭。冯道在契丹的挟持下来到了镇州。
公元948年,后汉高祖刘天远趁耶律德光病亡,收复了镇州,迎冯道为太师。高祖去世以后,他又继续辅佐隐帝刘承佑。后来大将郭威反叛,建立了后周。冯道也备受郭威及其养子周世宗柴荣的尊敬,一直担任太师。直到公元960年冯道病逝。柴荣追赠他为尚书令和瀛王,谥号曰文懿。
冯道侍奉了十位皇帝,官职一路高升,虽然有被贬职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被罢黜,最后也是寿终正寝。如此传奇的一个人,是如何做到长青不倒的呢?
2、过人的气魄与胆识
冯道能被各任帝王都待见,不仅仅是因为他自身有才,更主要的还是他有魄力,敢于做事。
当冯道还在李存勖手下任职的时候,他就敢在众臣沉默于庄宗的怒火时,挺身而出。《旧唐书》记载,“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在李存勖责怪郭崇涛办事不利,命令冯道拟写诏书撤了崇涛的职位时,其余人虽然心里也觉得庄宗此举不对,但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冯道就敢,冲他这份魄力,明智的当权者都不会错过这样一位臣子。
在冯道为父亲守丧的三年里,他捐出了自己大部分俸禄,只为给收成不好的百姓解忧。他还经常与农户们一起耕地说笑,是个实打实的亲民士大夫。
后晋高祖石敬瑭封冯道为宰相以后,面临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他需要派人出使契丹回赠耶律德光赠予他的徽号。他知道没有哪个大臣愿意去,因为这一去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就是这个时候,冯道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告诉皇帝,他去。
冯道曾经还给仍然是将军的后周太祖郭威献过策。当时郭受命去平定李守贞的叛乱,他心里很没底,因为皇帝派了许多人马都没有将其剿灭,他觉得自己胜算不大。
于是他就去请教了冯道,冯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守贞的凭仗——军心,并告诉他大方地奖赏士兵,就可以重获军心。郭威依照冯道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从此以后,他对冯道就更加敬重了,当了皇上也没有忘记冯道的指点。
3、不畏人言,心怀天下
冯道是个才思敏捷的人,写的文章意蕴深刻,为人也颇有古人风范。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心怀天下的人,他自己是位高权重,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天下。
他虽然加官进爵,但是一直维持着简朴的生活,为人也不骄傲得意,反而十分亲和。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也大力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学子。
他侍奉了十位帝王,总有些后来的人会觉得他不是忠臣,比如欧阳修就说他“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但是生在乱世,难道一生只能为忠义二字而活吗?聪颖如冯道,他当然知道后世会如何评价历事四朝的行径。但是他看重的不是君主,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啊。
能在十位帝王的朝代里游刃有余,并且混得风生水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身处权力与财富的漩涡却不被迷惑,仍然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一颗为天下苍生的心,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