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长是什么职位 保长和村长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0-04-25 08:57:30 阅读:(461)
提起保长这个职位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民国时期,不过保长最早并非产于民国,而是在封建王朝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朝廷建立了保甲制度,是一种以家庭为社会组织的机构,因为在儒学思想中,一般家庭观念都比较重,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种职位。很多朋友好奇,保长和我们现在的村长是有什么区别。那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保长究竟有哪些职责,在一个社会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王保长新传》中,满脸麻子、梳着中分、留着小胡子、穿着黑马褂的王保长,经常伙同当地的流氓和军痞欺压贫苦百姓,活生生一个地头蛇的形象。由于这个形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一提起保长很多人就想起了他,把所有保长和他划了等号。
什么是保长?
保长是保甲制度的产物。保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地方。
战国时代,商鞅最先提出这种制度,由平民编成基层单位伍和什,实行连坐法。后来,宋朝对其进行完善,将其改为民间军事组织。民国成立后,该制度一度遭到废除。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凯申为了避免民众包庇红军,再度恢复了保甲制度,实施起连坐法来。保长被任命为基层军政教育长官,管理一百多户人家。在战争时期,这些保长的工作又转变成,为前线缺乏兵员的军队强征壮丁。
为了震慑住百姓,一般保长的人选都是地方有威慑力的人,比如地主、恶霸之类的。因此,其中的一些会欺压百姓,借助这个职位给自己捞更多油水,这导致保长的名声一直不太好。
在地主和恶霸的统治下,人民过得十分艰难,但又却十分畏惧他们,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常凯申的目的,但这也增加了人民的反感,脱离了孙先生的政治蓝图。
原本就剧烈的贫富矛盾,在保甲制度的实施后进一步激化了,成为了压死常凯申政府的稻草之一。
保长和村长一样吗
保长在今天,相当于村长一职。
两者的共同点有许多。
第一,两者都是基层民众自治组织。都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基层民众,发动群众自治的组织。
第二,管理的人口也大致相同。保长管理的人口户数大约有100户上下,和村长差不多。
第三,管理的地区也差不多。保长管理的范围大概是一个村,这和村长相吻合。
但是,两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第一,二者的权力不尽相同。保长被政府授予了地方所有权力,既是民兵队长,又是村长,还是地方基础学校校长,能在地方收税和征用民力,能够凭借自己的意愿随意实施独裁统治,相当于就是一块小地方的领主。
而村长,职能仅仅是组织大家开会讨论问题,宣传政府的政策,实施民众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协助政府办事。相比而言,保长的权力远远大于村长。
第二,二者的选举方式不同。保长由上级县政府直接任命,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士里选出,不需要经过民众投票竞选。而村长,是民主的产物,是民众们自己投票选举出来的发言人和代言人。
保长在封建时期作用巨大
保长在古代领着较低的工资,帮助朝廷管理基层的百姓,为政府节约了很多给官吏的开支,减轻了财政压力;他们熟悉地方和管理的人口,能够更好地管理当地居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管理当地人口;他们手上握有的一小支武装,可保一方平安,减轻匪患;他们替政府进行民力征用,为政府提供了大量民力物力和财力。
但同时,他们也有许多负面的作用。个别保长以公谋私、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使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深化。
总体地说,保长在封建社会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