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周文王之前,姜子牙以什么为生?
时间:2020-04-27 10:13:53 阅读:(133)
很多人都知道,姜子牙是因为遇到了周文王姬昌,才如同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之后更是跟随姬昌姬发一起,征讨商纣,最终建立了周朝。不过很多人知道,当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有八十多岁了,所以很多人也会很好奇,在这之前,姜子牙又是以什么谋生的呢?有很多传说中,姜子牙原本也是娶了妻子的,但是因为他并没有能够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因此妻子回了娘家,算是与他断绝了关系,那他究竟是以什么为生,为何会过的如此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姜子牙之前是干什么的
传言姜子牙一生活了139岁,庙堂之上他被历朝历代的君王称为兵家鼻祖、武圣,江湖之中他又因《封神演义》一书获得了众神之神、神祖的称号。
如此人物,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在那个人均寿命四五十岁不到的时代,他七十岁之前竟然靠着杀牛卖酒为生,直到70岁时才因在渭水旁钓鱼得遇周文王赏识,被请出山,协助周武王完成了伐商壮举,成为国家二把手。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2.姜子牙如何遇到周文王
姜子牙年已逾古稀仍然未遇明主,后来听说周文王很重视人才,便拿上钓鱼竿到渭水之滨,终日借垂钓来修养心志,磨炼毅力。他钓鱼从来不用鱼饵,且鱼钩是直的,正所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他是想看周文王是否识才,能否放下架子求才,进而决定是否为他效力。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姜子牙说:“凡是河流源头渊远者,河水必然奔流不息,于是才有鱼群栖息;树大根深者必定枝繁叶茂,于是才能果实丰硕。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唯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才有发展伟大事业的前提。比如在溪边垂钓,小鱼总是盯着小饵,若有若无的钓线使它放松了警惕;稍大些的鱼儿总是看好块大味香的饵料,即使是钓线就在身边,为求得香甜的美食,它也会忘掉危险而冒险一搏。而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安上大块饵料,钓线也要粗壮结实,否则就会失之交臂,鱼饵两空。鱼一旦吞下钓钩,钓线就牢牢地牵住它;用人也是如此,人才一旦接受了相应的待遇,便会为施恩者尽心竭力地服务。用网捕鱼,还会有漏网的;可用饵钓鱼,却可以把水中之鱼陆续钓尽。同样的道理,提供相应的待遇,就可以把天下的人才都招揽而来。悬纶垂钓与治国平天下,虽事有大小之别,目标也有高下之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钓鱼的三大要领无非是钓点判断、饵料设计和提竿溜鱼,而治国平天下也有三大法宝:提供优渥的待遇是为了让所用之人贡献聪明才智,提倡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为了让士兵英勇善战,设立高官厚禄是为了让贤臣良将帮助君王成就大业。”
经过一番谈话,周文王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姜子牙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日月如梭,往事悠悠,三千多年的光阴已经逝去。在当今社会,我们备感人才奇缺,而历史的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固然重要,然而假如没有伯乐发现它们,识别它们,千里马也就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文王的留心求才,慧眼辨才,才更值得我们称赞。
3.姜子牙是怎么认识周文王的
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的《百史记》就记载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意思是说,姜子牙曾经穷困潦倒,年纪一大把,头发都熬白了,还没有熬出头,就利用钓鱼的机会,见到了周文王,继而为他所度用。
第二种说法是,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就博学多才,曾经在商朝做过官,甚至还在商纣王身边干过,也算是中央干部了。但姜子牙眼见商纣王宠信妲己,荒淫无耻,暴虐无道,朝政黑暗,就愤而辞官,流落江湖,周游列国。可是所到之处,一直也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最后就回投奔了周文王。
第三种说法是,姜太公原来是平民百姓,隐居在海边。周文王很能干,也很贤明,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被商纣王抓了起来,囚禁在一个叫羑里的监狱里,一关好几年。有几个江湖豪杰,认为周文王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人,答这样被关下去实在可惜,就组成了一个民间的营救班子,策划搭救周文王出狱。这个班子里,就有姜子牙。姜子牙他们搜罗了很多美女财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龙颜大悦,就把周文王放了出来。从此以后,姜子牙也就追随了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