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后面是怎么续写的?
时间:2020-05-20 11:38:26 阅读:(252)
《红楼梦》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了,不过关于这名著有一个非常遗憾的点,那就是后面40会丢失了,不得不说这是不可弥补的遗憾。然而我们真的完全看不到后40回了吗?未必!仔细研究原著可以发现,前80回里面有些内容其实本来属于后40回,被人为的提到前面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分析——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
《红楼梦》里的时间序列一直就是一本糊涂账,尤其是“元妃省亲”之前和“群芳开夜宴”之后,更是乱得没法看。
所以我们直接无视里面的时间描写。不按时间,只按情节的合理来推演。
上面引用的那段文字来自于71回开头,混乱从这里开始……
有没有觉得贾政老得太快了?
前两年才拿着板子死命的打贾宝玉,打得鲜血横流,这里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百无聊赖的老年人。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苍凉感也显得很突兀——贾政离开贾府有那么久了吗?或者说,贾宝玉已经荒废学业有那么久了吗?如果是,那么这些年贾宝玉都在干什么?之前必定少了一些故事,以至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单薄感。
接下来是贾母过寿辰的情节:“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贾母的年龄当然不对,这时候最多七十四五的样子,这点太明显,不多说了。
这里我重点要说的是:贾母的寿辰上发生了关于探春的重大情节。
贾母八十大寿,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各路亲友忙着来贺寿,场面十分热闹,然而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人也来了,那就是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一出场,必定没有好事,我们知道她又来算计什么人了——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
贾母过寿辰,这么重要的场面,却把自家的姑娘们都藏起来不让见人。有奶奶过生日,孙女们躲起来的吗?而且朝廷里的王妃们也来了,躲着不见,这是什么礼数?她们躲着,南安太妃偏就要把她们叫出来。
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凤姐答应了……宝钗姊妹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南安太妃指名道姓要见贾府的姑娘们,但是贾母还是不肯让她们出来,叫出来五个姑娘:宝钗、宝琴、黛玉、湘云、探春,这里面只有探春是贾府自家的人,但又是姨太太生的,是庶出,当时南安太妃的表情可想而知。
南安太妃也没多说什么,无非是连声称赞“你们家的姑娘真不错”之类,然后寒暄几句,各自赏了一些东西,这就散了。
吃了茶,园中略逛了一逛,贾母等因又让入席。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因此恕我竟先要告别了。”贾母等听说,也不便强留,大家又让了一回,送至园门,坐轿而去。
这时候谁都看出南安太妃没有诚意了。她这回来,对于贾母的寿宴一点都不关心,连敷衍一下都不肯。她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见贾府的姑娘,说白了,她就是来挑人的。
其实她也没有什么可挑选的,贾府的姑娘,她只见到了探春。这就是“探春和亲”这段重大情节的开始。
然而这段情节本来不该出现在这里,太早了。
从南安太妃目的如此明确的行为来看,“和亲”这件事已经不太遥远了。这件事涉及到贾府在朝廷里面一系列起起落落的明争暗斗,然而到71回,这些描写全都没有,连暗示都没有,突然就来了个和亲,何等单薄。这是外在的一方面。
从贾府内在来说,二姑娘迎春、薛宝钗、林黛玉,她们的年龄都比探春大,她们的婚姻大事也都还没到来,连苗头都没有。尤其是薛、林两位女主角,在写到她们的婚姻之前,还有大量的故事情节没有展开。这时候却异军突起的引出探春远嫁的情节,实在太早了,这不是合理的安排,照这样写,后面的情节会全部乱掉的。
种种迹象看来,这段文字都不该出现在71回的位置。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段文字是被从后面提到前面来的。
再联系到贾母和贾政的年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猜想:是不是贾母和贾政的年龄本来就是对的?到这个时候贾母确实就是八十岁了,贾政也确实呆在家里不想动了,只是因为这段情节被提到了前面来,才使得人物年龄对不上?
如果把现有的71回放到90多回的位置,一切奇怪的地方都可以解释得过去了。
接下来是尤氏的丫鬟被骂,鸳鸯又撞破了司琪跟她表哥偷情,由此引发贾府一系列的内斗,一环扣一环,最终引发了抄捡大观园的大案,大观园内和谐宁静的生活至此终结。
故事情节推进到这里已经要到高潮了,后面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冲突,最终导致贾府的败亡。
但我们不能忘记,《红楼梦》故事的中心在大观园内,大观园内几个女孩和贾宝玉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她们的故事,从“群芳开夜宴”,也就是63回以后,就没有明显的推进,宝钗仍然是那个宝钗,黛玉仍然是那个黛玉,她们的故事停滞了。
小说里的时间过去了好几年,外围的情节大幅推进了,核心的部分却一点都没动,这样的写法,持续得下去吗?
这就好比行军打仗,主力部队还在原地没动,两边的小兵倒先突出了一大截,阵形自然就乱了,这不是合理的做法。
曹公那样顶级的作家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里的疑问我们先留着,接下来一段更加明显不合理的文字出现了。
八月十四的晚上,荣国府阖家团圆,一起坐在亭子里赏月。
……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
中秋夜,寒冷凄清,忽然从湖对岸传来一阵笛声,众人听了,更感到凄凉寂寞,人人心事重重,都在暗自垂泪。
王夫人等笑道:“夜已四更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明日再赏十六,也不辜负这月色。”贾母道:“那里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
大家就这样散了。然而文中只提到了探春,其他人去哪里了?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觉。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
前面我提到,从“群芳开夜宴”以后,宝、黛、钗三个核心人物的故事就停滞不前了,使得整体架构出现了撕裂。而到了夏金桂这一回,则是乱上添乱,作者已经彻底无视情节推进的正常节奏,基本上属于想到哪写到哪,毫无顾忌。
小说的架构到了这里已经崩溃!后面是写不下去的!
我们回顾一下,从71回到76回的情节基本都是围绕贾府高层特别是贾母展开的。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猜想:是否这几回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贾母的故事,后面要引出贾母的结局?而79回开始,是香菱的结局,也是一个整体。作者写这些章节的时候,基本是按人写的,属于还未完成的段落。是否有某些人,把这些段落整个截取,拼到了70回后面?
我们再回想,所有这些混乱都是从“群芳开夜宴”以后,也就是64回开始的,是否从那以后的章节已经散失了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有人用残稿拼出来的结果?
或者,63回以后的章节本来就写得不全,作者为了给出完整的80回,便用后面已经写好的段落,拼接一下,补成了80回,然后才流传出来了?事实上,这几回的字数确实少得不正常,很可疑。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前面的各种疑惑都可以得到解释。
最后说句题外话: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试着续写《红楼梦》,却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都是从81回开始续写的,起点就不对。正确的做法是把64回到80回拉伸成64回到100回以上,中间补上必要的情节,再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