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之谜:“故宫”何时何人造?
时间:2017-01-13 10:26:54 阅读:(55)
导读: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又称后金故宫,始建于1625年。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一步。380年后的今天,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虽仍屹立在沈阳,但它却留给世人许多沈阳故宫之谜。
网络配图
据称是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清代历史上仅有三位帝王在这里生活过。它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据称这座占地4.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清朝入关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
沈阳故宫之谜一:为保龙脉,努尔哈赤仓促迁都
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紧接着就开始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却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却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努尔哈赤为何要仓促迁都呢?
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而他之所以会仓促迁都,主要是为了保住龙脉之气。何谓“龙脉”呢?在风水学中将连绵的山脉称之为龙脉。看似简单的山脉走向,历经众多封建王朝君主追捧之后,就被越传越神了。
从秦始皇被称做“祖龙”、汉高祖称自己是“龙种”之后,龙就成了君主帝王的象征、比附的对象。于是,龙脉就有了另一个喻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于是,就有了当政的帝王不惜煞费周章为自己“寻龙探穴”,为自己也为后代找一块安葬“宝体”的“万年吉地”。
民间传说指出,努尔哈赤经风水先生指点,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这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空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努尔哈赤以为这是龙奉天的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建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此城便被命名为“奉天”。
网络配图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在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那么努尔哈赤迁都真就是为了保住龙脉吗?
两位专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但不管是不是龙脉,努尔哈赤这次迁都对满金政权的存在和繁荣有着非凡的意义。
沈阳故宫之谜二:“故宫”何时、何人造?
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在清朝的史料中却没有记载。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又出于何人之手,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为何如此重大的事件,在大清历史上会没有记载呢?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措,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尤其在当年战乱纷争、百姓生活困难,刚刚定都沈阳就修建皇宫,不像是明君所为。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清朝统治者认为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所以,史官对建皇宫的大事件采取了回避态度。
在清朝的史料中无法找到线索,使得探索只能中断。有人推测故宫在努尔哈赤迁都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因为努尔哈赤是早上决定迁都,当日就动身的。在没有作迁都的决定之前是不可能开始建宫殿的。通过史料记载分析,历史上对沈阳故宫的最早记载是1637年正月初一,此时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结合沈阳的天气,则可以推断大政殿在1636年十月之前就已经完工了。但这些推测都没有一个记载能予以肯定。直到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的记载才帮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因此有学者就认定了沈阳故宫始建于1624年,即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
他还列出两点理由来证明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原因一,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这也是有悖常理的。
网络配图
同样在《侯氏宗谱》中,我们也发现了关于故宫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记载。据宗谱中记录:“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须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就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设计者,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在《海城县志》的《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可以看出侯振举的身份,其中记载:“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我们从《侯氏宗谱》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经过推敲似乎侯振举只是供给龙砖彩瓦之人,究竟这座颇具满洲风情的宫殿是出自何人之手,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沈阳故宫之谜三:“故宫”是何人的居所?
有人说这个问题自不用问,故宫很显然就是皇帝的居所,但在奉天却不是这样。在迁都之后的时间里,并没有记载说努尔哈赤住在故宫中,而是说他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
在努尔哈赤带领宗族定都沈阳之后,各亲王都开始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11个亲王的王府,甚至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一人的府邸有记载。有关专家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会被记录在案。那皇太极的府邸为何也没有记录呢?
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被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的基础上建造的。所以说故宫原来的主人就是皇太极。专家还指出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它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才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所以,现在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宫。因此专家们推测,这里原应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王宫可能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哪怕是在原来基础上的简单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沈阳故宫主体建筑一直到1632年才真正完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