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希特勒为何放走34万英法联军?
时间:2017-02-17 10:38:49 阅读:(321)
导读:在世界军事史上一直都流传着很多的未解谜题,其中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不明白已成瓮中之鳖的英法联军为何会被希特勒放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1940年5月24日,本来就不太宁静的英吉利海峡显得更加焦躁不安,天空中大雨如注,地面上一群疲惫之师,正在缓慢地向敦刻尔克港撤退,他们是英国人、法国人组成的联军,约有40万之众。仅仅半个月前,法西斯德国的军队突然发动“闪电进攻”,英法联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兵败如山倒,如今已被压缩在敦刻尔克周围的一个长20英里、宽15英里的狭小三角地带中。
网络配图
德军的装甲部队、步兵和炮兵已从东西和东南面包抄过来,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把龟缩在敦刻尔克的英法军队一举歼灭。只是“铁锤”尚未落在“铁砧”上。英法联军身后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命运危在旦夕,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他们将面临一场大屠杀。
然而,就在英法联军陷入绝望之际,奇迹真的出现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戛然而止,而命令德军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竟是德国最高元首希特勒。杀得起的德军装甲集群只能眼睁睁看着眼前这一大群“羔羊”徒呼奈何。两天之后,这个奇怪的命令才被取消,部队开始再次前进,可是速度锐减。
敦刻尔克港对面的英伦三岛抓住这救命的时机,全国动员,渔船、客轮,游艇、救生艇,不论大小,只要能搜罗到的船只都开往英吉利海峡,抢救被围困的官兵。经过9日 9夜的奋战,34万多名士兵撤到了英国的海岸上,其中大多是英军。4年以后,这些“羔羊”们变成了狮子,在诺曼底登陆战中重返欧洲战场,参加了对德军的反攻。
针对希特勒下达停止进攻命令背后的原因,无论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还是历史学家,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共识。一种阴谋论认为,希特勒的命令是为了故意留给敦刻尔克的英军一条生路,为其与英国媾和换取更优越的条件。但主流历史学家并不支持这种看法,甚至认为其不值一驳。
网络配图
然而,在历史修正主义者、白人至上主义者和为希特勒辩护的人看来,他们相信,希特勒这一仁慈的举措是在展示光明正大的姿态--故意放走英军,英国就会“欠他一个人情”。这些人认为,希特勒不是疯子和暴君,而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允许英国撤军是为了在同英国的谈判中获得更好的和平条款。而在执行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计划前,他也需要英国站在他这一边。
战后,一些德军将领对希特勒这一命令的负面看法似乎佐证了此类观点,该理论也因此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其他人则为希特勒的这一决定注入了种族主义元素,认为他希望避免杀死太多盎格鲁-撒克逊人,因为在他眼中,这一人种优于其他敌人。
还有一些更离奇的解释,比如:在“欧洲银行家”或是秘密组织光明会(Illuminati)的吩咐下,希特勒希望把战事延长。甚至有说法称,这位德国元首实际上是深藏不露的英国特工。
军事史学界的主流看法,并不如上述说法这样耸人听闻。战场上错综复杂的形势,也许才是希特勒在经过一番考虑后,核准前方战地指挥官业已做出的停止前进命令的真实原因。
网络配图
自5月10日起,德军已连续作战两周而没有进行任何休整。包括希特勒在内,曾经历过此前一场世界大战的人都了解,这对士兵意味着什么--这些深入法国作战,已经蒙受重大损失的德国军团需要休息,需要补充兵员并重组部队。
此外,德国装甲部队行进之迅速超过预期,大大领先步兵和补给部队,已出现燃料和弹药短缺。不止如此,就在先头部队前方25公里的敦刻尔克地区,其地面条件并不适合坦克的行动,那里的沼泽和沟渠早在一战时就给德国军队带来过麻烦。
希特勒为何放走34万英法联军?这个问题,无论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还是历史学家,一直众说纷纭。但是,一些过于离奇的解释我们就没有必要采取,而军事史学界的主流看法是目前最为合适的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