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被找到在哪?天子单于瓦当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7-20 09:05:04 阅读:(228)
“龙城”这个名字应该有很多人都是比较熟悉的了,在很多古诗词当中都有出现过,而且都和匈奴有关,这的确是古代匈奴的一座很重要的城市。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虽然史书或者诗词作品中经常提到,但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而就在最近,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被找到了,那么龙城究竟是在什么位置呢?写有“天子单于”的瓦当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让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匈奴单于庭龙城被发现
汉唐文献中关于龙城的记载及诗歌极多,《汉书‧匈奴传》记有“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唐诗中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等,汉代的龙城到底在何处?澎湃新闻获悉,蒙古国乌兰巴托国立大学18日宣布,经过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在蒙古国中部地区被找到。
该大学伊德尔杭盖博士近日公布了该团队的最新考古成果,由其牵头的项目小组在蒙古国后杭爱省的考古调查中取得重要发现,在一处城址中发现了“天子单于”字样瓦当,此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大约470公里处的该遗址应为匈奴的“龙城”。
此次公布了最新发现的瓦当,其中一块残片上写着“天子单于”,而另外一块残片上的文字释读为“天子單于與天毋極千萬歲”。“與天毋極”是汉代瓦当上常见的文字。如果此处被确认为《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龙城”遗址,无疑这将是继汉代“燕然山铭”之后,蒙古国又一项重大考古成果。
据史书记载,“龙城”是匈奴的宗教祭祀中心,《汉书‧匈奴传》有云“五月,(匈奴)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而2017年的时候中蒙联合考古队就在这个区域就发现了大型土木祭祀建筑的台基遗址。
瓦当的出土意味着匈奴的建筑很可能是采用中原的技术或者直接聘用汉朝工匠来修建的。
考古研究小组负责人、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伊德尔杭盖博士当天对新华社表示:“考古小组对匈奴王朝政治中心已进行十多年的跟踪考古调查,很高兴我们已找到并开始对这一‘龙城’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关于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即匈奴人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礼制场所,文献记载并不多,只记载其大概位于今蒙古国杭爱山脉一带。伊德尔杭盖说:“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发现这座城址,但由于项目资金的匮乏,一直等到今年才启动发掘工作。”
伊德尔杭盖博士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写有汉字“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的巨型瓦当,其中“天子单于”瓦当在蒙古国境内属于首次发现。“这足以证明我们找到的遗址就是‘龙城’遗址。城池相距中蒙联合考古队此前共同发掘的三连城遗址并不远。”
据介绍,该遗址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大约470公里处。
也有分析认为,这次发现的龙城遗址未必是汉代大将军卫青出征大胜的龙城,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也未必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甚至可能不止一处。
2、蒙古境内多匈奴遗迹
多年前,中蒙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杭爱苏木境内的一处汉文摩崖石刻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赫然发现史书记载的《燕然山铭》石刻。此摩崖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稍微靠西南的地方,在杭爱山一个支脉的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当地称此山为“Inil Hairhan”,海拔1488米,摩崖石刻宽1.3米、高约0.94米。
发现这一摩崖石刻后,考察队进行了拓片、照相等工作,并对石刻文字作了仔细的核对和辨识,最终确认了该摩崖石刻的20行约260多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确定该摩崖石刻即为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作的《燕然山铭》。这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南麓、勒石纪功的摩崖文字,反映的是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所进行的最后一场大战的内容。
这篇《燕然山铭》,在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和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中都收录有全文。《后汉书·窦宪传》记载,这一地点距离东汉的北部边塞已达“三千余里”,也就是超出于华夏之国疆界之外相当遥远。汉军退兵回朝之后,国内也就鲜少有人再能身历其地,瞩望观瞻。天长日久之后,这一石刻所在的具体地点也就不被世间知晓。此外后人对这类古代的碑刻文字,也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怀有浓烈的兴趣。这篇《燕然山铭》既然已经见诸《后汉书》和《文选》这两部普遍通行的著述,内容开卷即得,人们也就更不会特别着意于原始的石刻了。
1954年内蒙古包头墓葬中曾出土“单于天降”瓦当,泥质灰色,径17.1厘米,圆形,边轮宽,筒部残留一部分,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3、天子单于瓦当是什么意思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先秦两汉“瓦当”是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代出现了文字瓦当,多作篆书,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几大类。汉代建筑瓦当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降”有两个含义:读jianq,诞生,降生;读xiang,降服,使驯服。有专家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ang”。“单于天降jiang”,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
一些历史专家认为“单于和亲”、“单于天降”都是古代民族和解之义。《前汉书·元帝纪》:“虖 ( 呼 ) 韩耶单于,不忘恩德,向慕礼仪,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
然而汉代瓦当“四夷尽服”瓦当的出现却让一些学者认为,此类瓦当意味着当时的各种蛮夷都向汉朝称臣。同理,“单于天降”或为单于向天朝降服之意。而通过此次蒙古国“天子单于”瓦当的出现,“单于天降”或读jiang的可能更大。
西汉初期,匈奴不时侵扰内地,掠夺财物和人口,威胁到汉朝政权稳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过十余次较大的战役,击退了匈奴。此后汉王朝历代对匈奴用兵,取得了对匈奴的优势。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汉朝派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并每年给归附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帛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