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时间:2021-01-15 16:36:44   阅读:(445)

传说在公元前春秋时期,在出国的街上就有人开始卖“矛”这种锋利无比的兵器,任何坚硬的东西都能被它穿透。过了一段时间,此人又开始在街上叫卖一种能挡住任何武器攻击的“盾牌”,说是刀枪不入。然而当时就有人问他了:“若是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那么会怎样呢?”此人无言以对。这个故事里所说的盾,早在西周初期就成为军队打仗的主要防卫武器了。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后来人们觉得打仗时,一只手拿着盾防,一只手拿兵器进攻,很不方便,就有人想办法在打仗时用东西将头、胸等要害部位裹起来,这样两只手都可以拿兵器进攻了。从而在盾的基础上,又有人制作了一种防卫武器“盔甲”。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盔甲”中的盔是防护头部的,甲是防护胸部以下的,也叫作“铠”。西晋的时候,有个名叫马熢的将领,他按照三国时流传下来的一种甲制,根据士卒身体的高矮,做成了三种型号的铠,取名叫“诸葛亮铠”。这种铠适体而又坚固,用25石(古时一石为120市斤)的强弩都射不透。盔甲发展到唐代,种类增多到13种,而且十分讲究华丽美观。甲的外面都要涂上金漆和各种花纹,光彩夺目。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盔甲不仅能防护身体,减少人员伤亡,还可以提高军队士兵的士气和胜利信心。因此古代军队都很重视盔甲的制作,并不断改进。清朝初期的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近卫亲军中有一支铁人军,将士们平时训练时都穿戴铁面(露出耳、目、口鼻,画上五彩鬼形)、铁铠、铁臂、铁裙、铁鞋,每天要全部披挂,早晚各操作一次,习惯如常。打仗时,都是将铁人军排列在最前面,专门砍敌人的马足。郑成功用这种战法,打了不少胜仗,使敌人见到这些铁人军就胆战心惊。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但由于铁人军穿戴太重,行动不方便,因此也吃过败仗。那是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领兵10万进攻南京清军的作战中,因为他麻痹轻敌,遭到了清军的突然袭击,来不及部署阵势,所带的1万名铁人军,开始没有用得上,到了被清军打得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派出了500名铁人军去抵抗。清军士卒开始见到这些“铁人”都很害怕,纷纷往后退。后来他们定下神来看看,这些“铁人”的动作很不灵活,就分成几个人一组来一个一个地捕捉。这些“铁人”由于行动不方便,手里拿着大刀又砍不到清兵,反而被清兵夺下了刀,几个人抬1个,统统杀掉了。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郑成功吸取了教训,在收复台湾的整军备战中,尽选那些特别壮实的土兵补入铁人军队伍。每次挑选,郑成功部亲自到演武亭坐镇。将1只300多斤重的石狮子放在那里,参加挑选的士兵要能举起石狮子绕亭子转3圈才能入选。郑成功在调整铁人军成员的同时,又改进了铠甲的制作,减轻了重量,每人的负重不超过30斤。铁人军士兵穿上改制的铠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个个身轻如燕,手执刀剑,步伐整齐,动作如飞。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带领2万5千人和数百艘战船,进攻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军。在通过禾寮港向台湾本岛登陆时,荷兰总督揆一拼命组织反扑。郑成功用铁人军打头阵,荷兰兵见这些中国兵用枪都打不倒,吓得直往后退。在铁人军的掩护下,郑成功指挥后续部队很快登岸,迫使荷兰殖民军投降。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古代铠甲的防护能力如何 真的刀枪不入吗

后来有个荷兰人写了一本名叫《被忽视的福摩萨》的书,书中描写郑成功部队登陆的情景:“中国士兵有的执弓负箭,有的左臂执盾,右手执刀。他们各人身上都有铁甲片保护,铁片上下相联,如屋顶上瓦片相叠。臂与腿都露出来,既可防避枪弹,而甲又到膝为止,各关节地方都可伸缩,活动很自如。”这本书里还写道: “进攻台湾的郑成功土兵,低头弯腰,躲在盾牌后面,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十分勇猛而大胆,仿佛每个人家里还另外存放着身体似的。QBuTOP星空历史网历史_历史学习_历史人物_传统文化


标签: 铠甲 盔甲 历史 军事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