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童怎样满足主人需要的 书童身世大多悲惨
时间:2021-03-16 16:30:23 阅读:(1161)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应该经常会看到有书童这样一个角色出现。在古代,书童一般是指伺候主人的仆人。现在大多数作品中,都会把主人和书童之间的关系设定的很融洽,好像挚友一般,实际上并非如此。古代书童的地位并没有这么高,他们的身世大多悲惨,才会被迫当书童,如果遇到脾气暴躁的主人,那书童恐怕会被经常欺负。很多人好奇,古人为什么会需要书童呢?下面就来揭晓答案。
1、古代书童有何作用
在古代,书童相当于一个贴身佣人,他们是主人家中的仆人,但又比仆人的地位稍高一点。
书童平时的作用就是跟随主人读书,劝学。帮着主人整理书房,书籍,研墨。在主人读书的时候帮忙掌掌灯之类的。然而在主人自觉学业有成,要赶考之时。书童还要肩负起全权负责主人饮食起居的重任。
除此之外,书童还要负责主人日常的交往。外界一旦有主人关注的人与事,发生了新的消息,书童俱都要知道。就像是《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茗烟一般,去哪都得是这个小书童搞定。
而赶考路上的书童,背负的责任则是更多。他们一般都是和主人同吃同住。一些心思正经一点的人家,则是会专门挑选那种比较强壮的书童,在赶考路上保护主人的安全,有危险的时候书童要挺身而出。
至于还有一些人家,则是会特地挑选一些长相阴柔的人给孩子当书童。这样做的人家,大多都还是那些家教严谨的人家。不允许儿子随意前往烟花之地,也不允许随意沾染良家。
所以给儿子备上这样一个书童,便可以在赶考之时解决主人的生理需求。古时这样的做法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以及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比如说《敝帚斋余谈》中就对此有过记载:
“主人素稔其憨,乃令童子乘醉纳其茎,梦中不觉欢洽惊醒。其童愈之不休,益畅适称快。自是遂溺于男宠。不问妍媸老少,必求通体。”
另一方面再以《红楼梦》举例,曹雪芹在书中可是明言讲了,贾二爷贾琏身边的小厮,俱都是贾琏相好的。当然这也不耽误贾琏继续出去寻花问柳了,只是规矩一点的人家,只会在赶考的路上放纵儿子与书童鬼混而已。
古代向上越过阶层的唯一一条道路,不过就是读书。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言论存在,而不论怎么说,能读书的人家是一定有些家底在的。当上读书人的书童,是贫苦人家求之不得的事情。
但总的来说,书童这个职业就是一种旧社会封建意识下的特殊存在罢了。古代人的压迫思维,就如洪水猛兽一般。而如今生活条件变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书童这种与如今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职业了,且再也不会出现了。
2、书童身世大多悲惨
其实在古代能做书生,不管穷富都算是好命,因为读书人地位高然,在古代是极少数的精英阶层。古代的人生存艰难,比如公元220年至280年的三国,有三分一的人死于战火或是天灾,其实大部分人都做不了人上人,甚至连平等都难以达到,有些不得已只得依附别人成为了奴仆,其中就有些担任书童,书童也是最常见的奴仆种类,和丫环一同高频率出现在古装剧中。所以我们穿越到古代,极可能成不了书生,更大可能会成为书童。
有人说书童的角色和如今的保姆十分相似,这不准确,保姆和主人的关系是雇佣关系,而书童只是主人的奴仆,奴仆是可以买卖的,这也就是古人为什么将书童带在身边,却并不多言的原因,毕竟不管是对于书童,还是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启齿的存在。
书童对于需要读书的人来说,更多的是解决一些繁琐之事,比如外出的人身安全,一些日程行事或是物品管理,洗漱打扮等等。不过有时候也需要给主人读读书信、磨墨。可谓是即插即用之品。
公元1502年,也就是弘治15年,广东广西一代有一个“契兄弟”的习俗,家里的公子16岁以后,会选择一个年长些的男子结成契兄弟,二人的关系也十分接近书生与书童。
做了书童基本很难改变身份,书童和主人的关系应该比一般的奴仆会更亲密些,主人功业有成后,书童的身份虽然没有什么化,待遇肯定有所上升。皇帝身边的太监如此,书生成了大官以后,书童也一样随龙化云。
但总得来说,书童毕竟是依附于人的,他们不是家生子就是迫于贫困被卖至主人家,身世大多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