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用纸糊窗户
时间:2021-05-31 11:42:02 阅读:(323)
说到古代,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知道古代的房子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吧?经常一戳就破了,这样的窗户难道就不怕刮风下雨?岂不是很容易就会把纸弄湿吗?可是这样的窗户纸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原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古人用纸糊窗是后来的事。
纸是在东汉时由宦官蔡伦鼓捣出来的。汉唐时纸这东西有点奢侈,"洛阳纸贵,白居不易。"那时老百姓哪有窗户纸糊?明清纸张才变得很普通,千家万户终于幸福地糊上了窗纸。
早期达官贵人糊窗用的是轻质丝织品,所谓纱窗,轻盈,透光透气都好,很上档次。老百姓只穿的起葛麻粗布,糊什么窗?
还有更好的琉璃窗,美观奢华,透光更好,伸头往里看,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多浪漫!这种窗户老百姓都没机会看一眼。
窗户有窗棂,比如方形框,再横竖斜加装几根木条。透气透光还防盗,还美观,干嘛非糊纸?毕竟不是所有窗户都有机会淋雨。
这种窗户今天仍可见到,但古代不方便。
古人夜晚用油灯和蜡,夜深一阵妖风屋里可能就乌漆墨黑了。冬天保暖,夜晚防风,日常防偷窥,不得不糊些东西。纱窗还是很奢侈的,过年才舍得买件新衣服的老百姓用不起的。窗户纸则经济实惠,材料易得,方便安装。
不用担心窗户纸雨打风吹去,古人有的是办法。
古代房屋都设有宽大屋檐。以百姓住宅为例,房屋四周带屋檐,且突出窗户几十公分可以有。有个俗语叫"屋檐下躲雨,暂避一时。"墙体的后缩尺寸可见一斑。
窗棂(横竖木条)是内陷设计,而窗户纸又在窗棂后面。就是说,从房檐算起,往里缩三次才是窗户纸。在这种设计下,即便是微风,雨水也不容易打在窗户纸上 。
大户人家的窗户更不用担心。屋檐非常宽深,檐下还有联通堂和庑(厢房)的廊道(上带顶),窗户到屋檐水平距离起码得2米。
上述可见,雨水垂直下落,即便微风,雨水几乎不可能落到窗户纸上。
还有个问题,假如风很大,淋不淋雨的不重要了,窗户纸不是被鼓破了嘛?
古人一顿骚操作后,窗户基本不惧风雨,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窗户纸还是要具备防雨防水功能,更要防盗。万一坏人手指沾了口水,真在窗户纸上戳个洞,看见了什么,古代的你不得要嫁给别人了?亏大发了。
古代窗户纸用的是麻纸,又称"毛头纸",是由芦苇、麻类植物、蒲草等做成的。这类植物有着很长的粗纤维,结实柔韧,材料易得。
很多朋友还记得小时的苘吧?记得用它搓出的绳子多结实吧?苘(麻)就是麻的一种。
当然,结实还是不够的。古人在麻纸上刷桐油 ,类似后来的涂层。桐油浸过的麻纸,雨天防水,平时吸潮,有粗涩感不反光,透光还挺好。大家回忆一下雨巷里丁香姑娘撑的油纸伞,那是同样材料,当然厚度当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