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登基群臣恭迎,为何此人却不下跪?
时间:2020-11-16 10:27:05 阅读:(460)
今天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宋真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万岁殿驾崩,享年59岁。次日,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按照流程,在登基大典上,群臣要跪拜新皇帝,齐呼“万岁”。可是,站在第一位的宰相吕端却让大家等一等再下跪,他伸着脖子往龙椅上仔细张望,让众人十分诧异。
新皇登基,宰相为何不让跪拜呢?皇帝身边的内侍都看不下去,开始催促,没想到的是,吕端却说:“你把帘子掀开,我要确认‘皇帝’的身份。”面对这个要求,宋真宗赵恒非常无奈,他只好让吕端走上前来,打开卷帘。吕端亲自确认龙椅上坐的是赵恒本人后,才退下去,然后带领百官再次下跪,高呼“万岁”。对此,《宋史》云,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毛主席曾有句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把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政治贡献巨大。吕端身为宰相,在登基大典上验看皇帝的身份,这个举动看似谨小慎微,实际上,吕端也是被逼的,因为他刚刚粉碎一场政变,这样从头说起。
吕端,字易直,北宋初年著名的宰相,吕端的父亲曾是后晋的兵部侍郎,后来归降后周。赵匡胤登基后,吕端因父亲的荫恩,被封为千牛备身,即大内侍卫。吕端在基层磨炼多年,直到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吕端被晋升为府判官。
吕端身材肥胖,为人讲义气,他的朋友想违法做木材的买卖,他从中说情,最终案发,吕端被贬。后来吕端又因为辅佐赵元僖有失,再次被贬。但宋太宗知道吕端有大才,在吕端60岁那年,他被宋太宗任命为宰相。
最初,大家听闻宋太宗要任命吕端为宰相,都纷纷劝阻,前宰相吕蒙正更是说:“吕端此人经常犯糊涂。”但宋太宗坚决任用吕端,《宋史》: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因为宋太宗逐渐发现,吕端虽然不拘小节,但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在很多关键的问题上,吕端的见解都远远超出其他人。
和吕端同时期的宰相,是大名鼎鼎的寇准。最初,宋太宗让寇准和吕端轮流执掌宰相印玺,二人平起平坐。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宋太宗还是觉得吕端的能力在寇准之上,于是推吕端居首位。事实证明,宋太宗果然没看错人。
众所周知,当年赵匡胤去世,宫中有“烛影斧声”的传闻,在太监王继恩的帮助下,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了赵匡胤的皇位。从此,王继恩得到重用。21年后,赵光义病重,王继恩还想再搞一次“烛影斧声”,暗中帮助大皇子赵元佐登基。
早在三年前,宋太宗便立下三子赵恒为太子,王继恩等人私下认为,若太子成功继位,自己没有半点功劳。不如趁机扶持大皇子赵元佐登基。于是,宦官王继恩联合李皇后等人,决定趁宋太宗病重时,密谋立赵元佐为新君。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宰相吕端入宫,他看到宋太宗危在旦夕,又看到王继恩和李皇后严密把守宫殿,吕端知道太子赵恒可能还不知道父亲病重的消息。于是,吕端心生一计,他一方面拖住王继恩和李皇后,另一方面在玉笏上写下“大渐”两个字,派人偷偷送到太子府上。“大渐”即病危的意思,太子赵恒看到吕端写的两个字,不顾阻拦闯入万岁殿,破坏了王继恩和李皇后的阴谋。
接下来,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王继恩仍然不死心,和皇后商量发动宫变。吕端骗王继恩说:“先帝有遗诏在中书画阁中。”王继恩信以为真,连忙去取遗诏,不曾想吕端紧随其后身后,待王继恩进入书画阁,他立即反手把门锁上,王继恩独自被锁在书画阁中,再也无法和外界联系。
关键时刻,宰相吕端用最简单的办法,困住了狡诈的王继恩。
在控制住王继恩后,吕端找到李皇后,质问李皇后:
“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
即,先帝立太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今日,你怎能违逆先帝的遗愿?
李皇后见王继恩迟迟不来,知道大势已去,便同意太子赵恒即位。就这样,宋真宗登基了。
尽管如此,在宋真宗的登基大典上,宰相吕端还是不放心。因此,在众人要下跪时,他拦住了大家。待他亲自走上台阶,掀开帘子,看到坐在龙椅上的人确实是赵恒后,吕端才放下心来。带领群臣跪拜新皇帝,齐呼“万岁”。
宋太宗驾崩,宫廷风云诡变,吕端以老迈之躯,通过送玉笏、锁宦官、斥皇后等一系列操作,终于帮宋真宗顺利登基,最后时刻,他还不忘确认“皇帝”的身份。“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名不虚传。
多年后,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读《宋史》时,读到吕端验证宋真宗身份时,感叹说:
太宗尝称“吕端大事不糊涂”,可谓知端者矣。
宋太宗在历史上虽然颇具争议,但他在识人用人方面还是有高明之处的,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宋太宗赵光义的识人之明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