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时带着哪些目的?下西洋到底是赔钱还是赚钱?
时间:2021-01-13 14:29:10 阅读:(206)
郑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星空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到郑和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也是很多人都非常的清楚和熟悉,那么,小编刚刚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郑和下西洋做了哪些事?到底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呢?其实,小编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具体的消息网上也是有很多,详细的信息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宣扬大明威德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可信较高的观点。
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明代多种文献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西山杂志·三保太监下西洋》“永乐三年成祖疑惠帝南逃,命中官郑和、王景弘、张文等造大船百艘,率军二万七千余。”
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宝船之役,时有谓建文帝入海上诸国,假此踪迹之。”
包抄帖木儿帝国
历史学家向达、尚钺提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帖木儿帝国,联合印度包抄帖木儿帝国后方,牵制其东进。
明初时,帖木儿大举进攻明朝,因此从海外结盟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主要目的。
不过,根据史学家徐玉虎所言:“印度、红海等地无形中对帖木儿帝国采取半月形的外围攻势。”反映郑和下西洋之举并非旨在包抄帖木儿帝国。而帖木儿帝国内部在公元1405年帖木儿身故后也发生沙哈鲁争夺皇位事件,便证明了郑和下西洋并非旨在包抄帖木儿帝国。
发展海外贸易、企图殖民海外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但于明成祖年间仍然实施海禁政策,加上史学家徐玉虎指出明室要“阻钱货之外流”,所以殖民之说不太可能成立。
扫荡张士诚旧部
有历史学家指郑和下西洋是由于明成祖派遣郑和去扫荡元朝末年起义群雄张士诚的残余势力。于张士诚身故后,其部属联合日本倭寇威胁沿海地区安全。明成祖基于安全考虑便派遣郑和加之以扫荡。
解决军事复员问题
靖难之变期间,明朝国内出现饑荒。明成祖就加紧南粮北运的工程,并扩大对海军和陆军的需求。事情得到解决后,对海军的需求下降。为防止这批海军叛乱,明成祖便安排他们跟随郑和下西洋。
郑和档案被毁之谜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
下西洋到底赔钱了还是赚钱了?
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师,夺得帝位,赏赐功臣士兵,召集天下儒生编辑永乐大典,造大船,遣太监郑和六下西洋,遣大兵攻打越南,又营建北京宫殿,用南方五省赋税,历14年营建武当山道观,所费以万万计,致使国库空虚,馈饷空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推动下西洋,扩大海外贸易。根据学者估计,下西洋贸易开放政策,为明朝政府带来的利益,至少合黄金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另外,得到明室发出勘合的藩属国因可以于3个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宁波通商而向明朝国内输入了西洋货品,如芦荟、金镶戒指。
照这样算,黄仁宇推测,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加上几十万的营造船只费,你说,下西洋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
当然,六下西洋之后,在朱棣去世,诸多的文人上奏以“赔钱”为理由,要求停止郑和下西洋的举措。宣德皇帝朱瞻基也诏令停止再下西洋。虽然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朱瞻基重开,但也草草收场,再未出航。
这无疑是文人对权力失落的窘迫感。一项赚钱而且有机会打开其他国家大门的行业,就此在弹劾内斗中消亡。所以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假如中国不止七下西洋,结果会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