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科场案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影响那么大?
时间:2021-04-13 15:08:13 阅读:(130)
下面由星空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丁酉科场案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的科举考试,要想中举,那真是难上加难,为此,许多读书人选择了投机取巧,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公元1657年,丁酉年间,科举考场上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史称丁酉科场作弊案。这场案件质非常恶劣,涉案人员广泛,惩罚措施严厉,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最血腥的作弊事件。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丁酉科场案的前因后果
如此巨大的一桩作弊案件,要先从一次小小的乡试开始说起。由于明朝对于科举考试的惩罚较松,以至于很多的考官都无视规定公开贪污受贿,顺天乡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主考官张我朴、李振邺等人,在考生中收了不少好处,三品以上官员家族中的子女没有一个没考上的。
就这样过了几年,当地的考生虽然怨声载道,但并未掀起什么水花,直到顺治十四年,给事中任克溥上书朝廷揭发此事,顺治帝这才知道原来科举考试竟然如此腐败,当场勃然大怒,下令将七名考官全部斩首抄家。
所谓摁倒葫芦起了瓢,刚出事的时候,全国的考官和考生都安分了不少,但刚过了半年,江南地区的方猷等人就又顶风作案,严重受贿舞弊。此次落榜的考生们怒不可遏,直接在考场门前破口大骂,搞得当地一片轰动。
但平民毕竟是平民,任他们怎么闹,这事也传不到皇上耳朵里。就在考官们觉得风头已经过去的时候,当时的著名戏曲家竟然根据此事写了一部传奇名叫《钧天乐》,而且还一路火到了京城。顺治帝看了,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主考官斩首示众,作弊的考生也全部被流放或者革去功名。结案时,涉及人数已经遍布全国。
丁酉作弊案为何惩处如此严重?
其实中国古代科举作弊的人并不在少数,那为什么丁酉年间的这场案件影响最大,惩罚最严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此案实际上要比往年的任何一次作弊事件都要严重,它实际上是丁酉年间所有作弊事件的统称,涉及北京、河南、山东、山西、南京等五个省份,只不过以前文所说的两场作弊事件最为典型。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贪污作弊,并非是因为顺治帝对科举考试的不重视。事实上,在顺治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曾经告诫过各考官要“敬慎秉公”。如今,自己尚且在位,低下的臣子就做出此等放肆之事来打自己的脸,简直是不可理喻。因此顺治帝才大发雷霆。
第二,科举作弊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存在的原因,正是因为其惩罚措施太简单,不是降职就是打板子,并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长此以往,作弊的人越来越大胆,阻碍了朝廷吸纳真正的人才,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这一次,顺治帝的严惩算是“杀鸡儆猴”,以便让今后的考官考生都端正自己的行为。
第三,清朝是满人的天下,之所以他们掌权后还继续沿用汉人的制度,就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笼络汉人人心,所以清朝的统治者对于科举制度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十分敏感。
作弊大案中的美谈
这场科举大案中,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但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此人是清朝的著名诗人吴兆骞,他的文章被誉为“惊才绝艳”,但这样的一位大才子,竟然在考场上交了一份白卷。
话说当时,顺治帝为了察看科举情况,亲自监考笔试。整个考场寂静无声,人人面色铁青,如同到了刑场一般。吴兆骞见到此景,感慨万端,直接交卷走人,还说了一句:“焉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的吗?”意思就是,我吴兆骞怎么可能因为得到一个举人就行贿呢!
这高傲的语气瞬间激怒了顺治皇帝,吴兆骞最终也被发配到偏僻荒凉的宁古塔充军。但在如此艰苦的地区,吴兆骞依旧钟情于诗书,写下了无数悲愤的诗歌和催人泪下的文章,为后世所传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