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为什么叫做番薯盛世 人口增长是因为番薯和玉米的传入吗
时间:2020-09-11 08:38:46 阅读:(370)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乾盛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星空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清朝初期的所谓“康乾盛世”其实是“番薯盛世”,什么叫番薯盛世呢?就是说康乾时期之所以出现了巨大的人口增长,其实是因为大量引入了美洲的经济作物比如说番薯和玉米,依靠着吃番薯和玉米才养活了巨大的人口。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番薯盛世呢?其实我们并不难得出答案。
清朝初年伴随着明末的巨大破坏,整个中国呈现出百废待兴的局面,当时清朝所拥有的耕地和人口都比明朝鼎盛时期相差甚远。明朝鼎盛时期根据估计全国人口大概有1.5亿-2亿,明朝的耕地面积5亿-8亿亩左右,清朝初期耕地面积不到6000万亩,人口也只有8000万左右,但是到了乾隆时期,清朝人口突破1.3亿,到了乾隆末期,清朝人口达到空前的3亿1千万人,到了清末更是达到了4.5亿人。
这样巨大的人口增长,其实原因众多,其中有三个原因最为人们所关注。
第一就是清朝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长期和平。
从康熙到乾隆前后134年的统治时间,除了康熙中期爆发的三藩之乱导致西南人口锐减之外,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更没有发生过人口的巨大损失之类的突然事件。这样就让清朝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发展人口。
第二就是清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增加人口的政策。
所谓“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康熙末期所实行的永不加赋的政策限制了清朝的总土地税,这样生孩子不用交人口税,大家自然随便生(仅限于古代),于是乎清朝的人口就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到了雍正时期出现了“摊丁入亩”的大规模使用,更是让清朝的人口出现了新一轮的刺激,毕竟只按照田亩算税,那么自然谁家的产量高谁就合算,多生孩子多种地,成了大家公认的信条。
第三就是番薯和玉米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
所谓美洲高产作物,就是要比原来我国的作物产量高,那才能算高产作物,比如我国南方早年引入的占城稻,其实比很多引入作物的产量要高,所以实际上在这些地方高产作物并非美洲作物,而是稻米等作物。
对于玉米番薯等在人口上的作用,历来争议很大,因为从总量上来看,玉米番薯等占据清朝粮食总产量不足10%,总种植面积到民国时期也不到10%,而且民国时期主要的玉米产地还是在东北,由于东北的玉米大豆在民国清末快速增产,所以还带动了全国的玉米大豆的盛行,所以实际上内地的种植面积远远低于10%。所以很多人因此提出番薯盛世根本不靠谱,清朝的人口增长和番薯没太大关系。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高产作物种植的地点比较特殊,在清朝的人口增长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口靠的恰恰就是这些作物,那么到底特殊在哪呢?
在所谓的“盛世”背景之下,其实是严重的封建危机,首先由于明末的小冰河期实际上到了康熙末期才结束,所以大量的自然灾害在康熙朝层出不穷,到了乾隆时期也是有增无减,乾隆朝的黄河决口高达20次,永定河决口也有15次,“五月,潜江、酒阳等七州县大水。六月,南宫河水溢;云梦河水涨,高涌丈余,田宅尽淹,死者无算”此类记载是乾隆时期的常态,除了各类的自然灾害,乾隆时期的人祸也相当多。
我国古代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增加,进而爆发大规模的民变,乾隆末期的白莲教起义让乾隆朝花费了超过2亿两白银才平定,人口损失数千万,粮食危机更是遍布南方。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耕地面积的增长很小,于是乎人口的饥荒也是经常出现,以至于各地“抢粮”成了日常,“查乾隆七年之冬,八年之春,湖广、江西、江南、等处,抢粮之案,俱未能免,而江西尤甚。一邑中竟有抢至百案者。”在这种情况之下,救灾粮就成了最关键的东西,那么救灾粮食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番薯、玉米、马铃薯等美洲作物。
在北方的山东等地,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南方的江苏等地,一般是“多以隙地种之,无直鲁专植之盛”,但是由于这些粮食作物可以在山间大量种植,所以居住在依山地区的人口就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清朝的耕地面积因此大幅度增长。同时在四川等多山省份,玉米更是大为流行,所谓:“蜀中南北诸山皆种之”。正所谓:“玉麦……之类,贫民借以养生者,则处处产焉”。
在人口和耕地出现严重矛盾的情况之下,清朝在灾荒时期和产量低的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这些高产作物,这样就让清朝的老百姓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生存状态:“饿不死,饱不得”。因为高产作物一般不会突然绝收,所以清朝老百姓维持基本的生存是可以的,但是想吃饱基本是很难的,因为人口增加实在太快,所以“番薯,贫者以代粮,赖以备荒,其功尤巨”。在灾荒之年吃番薯成了很多人的共同记忆,所以说清朝靠番薯获得盛世的说法也就此而来。
所以说清朝的番薯和玉米等产量虽然不大,但是避免了大量人口在灾荒之年出现饿死的情况,让大部分人得以生存,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所以说清朝是番薯盛世某种意义上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是说清朝人大部分都在吃番薯,毕竟众所周知,南方吃稻北方吃麦,我国古代的主食从来都是五谷这一点是没有改变过的。
参考资料:
【1】《阳春县志》 康善述
【2】《岭南杂记》 吴震方
【3】《国初莆变小乘》 陈鸿
【4】《四会县志•物产》 陈志喆
【5】《金薯传习录》 陈世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