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控制整个西南地区有兵有钱,为何一打仗就不行了呢?
时间:2020-09-11 10:33:07 阅读:(472)
吴三桂反清最终失败了,在后世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人们对吴三桂反清一事,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痛恨吴三桂把清人引入关来,造成了中原汉人政权的覆灭,而最终清人卸磨杀驴,要清算吴三桂,吴三桂最终的结局,算是罪有应得。另一方面,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吴三桂毕竟是作为汉人政权掀起的反清运动。如果吴三桂能够成功,中国最终就不会经历清朝的统治。那么,作为中原汉人政权的国家,都将继续延续。毕竟在当时,最为强大的,最可能打败清政府的,就是吴三桂政权。
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感情之下,因此就有人对吴三桂的战争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有人就提出,在吴三桂面临困境的时候,如果他退守东南亚,比如越南、缅甸等地,是不是就能够保住政权,积蓄反清力量了呢?
事实上,虽然有人对吴三桂政权的失败有些惋惜,但是帮吴三桂政权设计去越南、缅甸等地建国,以期后来复国的思路,肯定是荒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吴三桂,在历史上的朝代中,认为可以退守东南亚,以保存“革命火种”的政权不在少数。比如南宋末年,就有人认为,张世杰等人应该退守东南亚,而不是在崖山被元朝消灭干净。
当时陈宜中就是这样想的。张世杰不同意,他就只身去了越南。不过张世杰全军覆没于崖山,陈宜中也没有成功。
就是在吴三桂那个时代,也有相同的例子。比如南明永历帝就到了缅甸,但最终失败了。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政权,并不是没人这样打算过,但是却都没有获得过成功。
为什么无法成功呢?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炎热、瘴疠横行,因此,文明的开化是比较慢的,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建立中原国家那种强大的家国意识,没有要建立大一统国家这样的概念。再说了,虽说那时候东南亚国家很多都是中原国家的藩国,甚至本身就是中原国家的一部分。但是,毕竟他们长期生活在本土上,就算吴三桂这样的政权去了那里,征服了那里,他们也并不会愿意跟着吴三桂劳师远征,前往攻打中原国家。中原国家的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才不愿意去中原国家送命呢。
所以,陈宜中没有成功,永历帝没有成功,吴三桂当然也不会成功。
吴三桂对东南亚并不陌生,前面我们讲到的永历帝,就是被吴三桂给剿灭的。那时候的吴三桂,深受朝廷重用,在整个西南地区呼风唤雨,一手遮天,好不得意。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吴三桂就遭到了康熙帝的猜忌,要求他撤藩。吴三桂一怒之下,举旗造反。
吴三桂之所以敢于举旗造反,是因为当时他对自己的造反,是有绝对把握的。当时他兵强马壮,整个西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同时,他还得到三藩中另外两藩的支持。加上另外两藩的力量,可以说,整个南方都是他的。在这样一种纸面实力强大的迷雾之下,吴三桂毅然举起了造反的大旗。
但是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吴三桂才发现,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和他是一条心。当他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无论是兵员,还是粮草,还是财力都出了很多问题,根本就玩不转。也就是说,吴三桂在这个时候,面临全面崩溃的威胁。
或许也就是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所以才有网友说,吴三桂可不可以退一步,退到东南亚去暂避锋芒,蓄积力量,东山再起呢?
事实上,吴三桂当时也肯定想过这一条。毕竟永历帝都这么做过,吴三桂这么想,也是应该会的。不过,吴三桂当时采用了另外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采用了什么办法呢?
吴三桂当时采用的办法,就是“称帝”。在吴三桂看来,只要自己“称帝”了,那么,自己就和清政府平起平坐了,就不是造反,而是替汉人打江山了。同时,汉人有了自己的皇帝,他们也就有了主心骨,因此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支持自己了。
吴三桂想得很美妙,不过显然效果不佳。就算是吴三桂称帝,他所获得的支持也没有增加,而另外的两藩反而更加坚定地离开他。吴三桂也就在这种心力交瘁之中,提早去世了。他一去世,他的军队也就如鸟兽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