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赏赐大臣一些猪肘子 大臣为什么出宫就想丢掉
时间:2021-05-07 15:00:47 阅读:(287)
对皇帝赏赐之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星空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皇帝特别有趣,尤其是乾隆更加特别,他总是喜欢赏赐给大臣一些猪肘子,要是当着乾隆的面没有吃完的猪肘子,大臣是可以拿回家去吃的。当时那种环境下,事实上很多普通百姓都很难吃上肉,可是对于这些王公大臣而言,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面对百姓很难吃上一口的美食猪肘子,清朝的很多大臣却十分无奈,有时候看到这些猪肘子就想吐,更不用说吃了,强忍着干呕的感觉吃下一些后,剩余部分,大臣们只要一走出宫门,就想丢掉,为何会产生这种想法呢?
皇帝赏赐的猪肘子
清朝的皇帝是满族,他们的祖先就是骑射民族,在没有建立清朝之前,就有了一种比较传统的习俗,那就是祭祀神灵或者先祖,他们在祭祀的时候,通常会制作一种白水煮肉,就是将猪肉切成大块大块的用白开水煮到七八分熟,刚好里边看不到血,就立刻捞起来用来祭祀。
这种祭祀的肉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好的五花肉,通常这些肉在祭祀完了之后,是皇帝或者妃子之类的人来享用的,第二种就是十分肥腻的肥肉,这些看起来白花花的肉,在祭祀完之后,通常就是赏赐给大臣来吃了。
前边两种切成块状或者片状的肉,被称之为胙肉,象征意义很不一样,通常皇帝是不会轻易赏赐给普通人的,但凡皇帝赏赐给你胙肉,都说明皇帝对你足够重视,比如当年雍正在祭祀结束之后,就把一块上好的胙肉赏赐给弘历吃,简单的一个举动,大家就可以看出雍正打算传位给弘历了。
乾隆当年可是兴高采烈把那块雍正赏赐的胙肉吃完的,所以到了乾隆成为皇帝之后,他特别热衷于这个祭祀活动,用胙肉赏赐大臣也是随着清朝的繁荣富强,越来越频繁起来,那些原本还觉得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胙肉,是一种荣幸的大臣,到了乾隆时期,经常得到赏赐,也开始无奈起来,毕竟这种肉实在难以下咽。
第三种类型就是猪肘子了,这种猪肘子通常是比较大的,想要当场吃完,似乎不太可能,所以皇帝也允许大臣拿回家中去继续吃,至于有没有吃完,乾隆一般也不会继续过问了。
对于前两种需要当场吃完的胙肉来说,其实大臣是没有机会丢掉的,因为乾隆会当场看着你吃完,就算再难吃,大臣吃的时候也必须表现出来很快乐、很好吃的样子,要是表现痛苦或者吃不下去吐出来,那乾隆必然会发怒,直接收拾大臣,因此大臣根本就不存在丢掉的可能。
为何这种肉会这么难吃呢?主要原因是它不仅肥腻,还没有添加过任何佐料,是直接用白开水煮出来的,一点盐都没有,吃起来自然没有任何味道,皇帝还不允许任何人在胙肉上添加佐料,目的是为了纪念曾经先祖们的艰苦生活,同时体验一下那种感觉,不能忘本。
对于一些侍卫而言,皇帝可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盯着他们吃,因此有些侍卫会提前准备好用佐料浸泡过的糯米纸,然后在皇帝赏赐胙肉之后,悄悄用糯米纸包着吃下去,这样一来就有一些味道了。
但是对于大臣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皇帝眼睁睁看着你,想要作弊也不现实,而且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比如当年就有一个铁帽子王怡亲王觉得胙肉难吃,想要加一点盐,结果就被皇帝收拾直接关起来了,有了这个先例之后,谁也不敢作弊了,就算再难吃,也必须快乐地吃下去。
猪肘子真的丢了么?
前边说了,皇帝赏赐的胙肉,那是不可能有机会丢掉的,大臣会当着皇帝的面吃掉,可是对于比较大的猪肘子,大臣也可能当着皇帝的面吃掉,就可以拿回家去吃,可是当时的大臣,很多都已经吃腻了这种难吃的猪肘子,恨不得一出宫门就立刻丢掉,但是他们又不敢也不能丢掉,一旦被皇帝发现,那就是欺君之罪,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产生了一种比较独特的解决方式,那就是送人,在乾隆时期,通常这些大臣会把猪肘子送给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特别爱吃肉,有史料记载,纪晓岚一顿要吃十盘猪肉,其战斗力多么强大,可想而知。
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正是因为纪晓岚爱吃猪肉,其余的官员又不想吃,所以在出宫之后,大家就直接把剩下的猪肘子送给纪晓岚,这样一来纪晓岚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就算是有时候纪晓岚也吃不下去了,他还可以拿去送给其他人,毕竟在当时,这些大臣门吃厌烦的猪肘子,对于寻常百姓而言,那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啊。
当然了,在纪晓岚之前,估计这些大臣也是选择送人的,总之都会有比较喜欢吃的人,或者有拿去送人做好事的人,帮助大臣解决猪肘子难题,不仅帮了别人的忙,还能满足那些喜欢吃或者没有肉吃的人,可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朝廷大官早已经吃猪肘子吃到咽不下去,可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吃到想吐的东西,却是别人根本得不到的东西,古语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概就是如此吧,原本是纪念先祖,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的祭祀活动,最终却变成一种作秀和负担,又何必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